易水學派是以臟腑證候的病機及治療作為研究課題,用臟腑的寒熱虛實來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演變規律的。
證候之中,尤以虛損證治為擅長。臟腑病機之中,特別是李東垣對脾胃氣虛的病機有獨到見解,善於用溫補脾胃方法治療多種雜病,故後人稱為補土派。所以說易水學派的學術思想的中心是中醫臟腑病機學說。代表醫家有易水張元素,真定李東垣、羅天益,趙州王好古等。
易水學派:金元時期,新說竟興。繼河間劉完素創立火熱論之後,有河北易州張元素探索臟腑辨證,在總結前人學術成就的基礎上,創立了較為系統的臟腑寒熱虛實辨證體系。其後經其弟子及後世私淑者的不斷發揮,在臟腑病機和辨證治療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匯聚成了著名的易水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