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是什麽意思

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是什麽意思

孔夫子的壹句訓子名言:“不學詩,無以言”。按字面的意思,應該是不讀《詩經》,沒法說話。我們再分析壹下《詩經》的構成:《詩經》分為《國風》、《大、小雅》、《周、魯頌》。國風,應該是民歌,相對於官歌而言的民歌,就是所謂的流行歌曲吧;大、小雅,是士大夫聚會時的正規歌曲,相當於“經典音樂”或正劇吧;頌,也就是官方規定的歌曲,如國歌吧(《義勇軍進行曲》)、準國歌(文革時的《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現在的《歌唱祖國》)。我們知道,詩是語言的精華。“不學詩,無以言”,應該是指不學語言的精華,就不能形象而準確地說話。那麽,在孔夫子的年代,《詩經》應當是當時的“流行歌曲與經典歌曲大全”,所以,通過學詩,可以使自己的語言更形象又更美、更準確。那麽我們現在呢?現在還讀《詩經》嗎?隨著時代的變遷,“流行歌曲”也在改變。到戰國時期,南方就有“楚辭”興起流行。到漢代,四言詩逐步被五言詩和七言詩所取代而流行。此種詩歌形式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於是流行的歌曲歌詞就在五言七言上做足了秀。從漢人五七言詩的“俗”,到唐詩的“雅”。唐詩也就成為中國詩壇上的壹個輝煌得後無來者的頂峰。而後長短句開始流行,從宋的“詩余”到元的“曲子詞”。從統壹的“五七言”走向“長短句”後,又逐步走向世俗化。對了,世俗化,就是詩的起步處。風,就是民歌,就是流行歌曲。因此它是通俗的,粗野俚卑是必然的,難免的。但在人們日益追求完美的精神思想影響下,“雅”就應運而生了。應該說,“雅”是人們自我提升的產物。詩界如此,言行舉止界,又何嘗不如此?因此,這兒似乎就是壹個俗文化向雅文化轉化的問題。原來追星壹族,就是在“學詩”啊!他們雖然學的太淺了些,但畢竟在學。然而,光學壹點“風”,是不夠的,還應該學壹點“雅”,學壹點《詩經》“楚辭”,學壹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對聯。他們應該從能言,到善言;從粗俗,到高雅。我們的學府,應該做的,不就是正確的引導麽?也就是把年輕人追星的激情,引導到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上去,讓他們始乎詩,而終乎禮。也就是讓他們從追星開始,逐步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使他們的言行舉止高雅起來,更像壹個紳士淑女。不會說話當然不好,只說粗魯的話也不見得就好。學詩,就是從粗俗的“風”開始,逐步學到“雅”,最終能按“禮”行事,達到“樂”的境界。也許這樣的理解,能夠接近孔夫子“不學詩,無以言”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