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曹娥冤作者之謎

曹娥冤作者之謎

“黃絲少婦,孫子臼”是壹句妙語,所有喜歡猜謎的讀者都知道。這就是流傳了近兩千年的“曹鄂北暗語”。它的作者是誰,來自哪裏?在壹些古今書籍中有這樣的記載:“是東漢劉晨、蔡邕所作。”然而,密友劉國振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在《古今人名詞典》中說:“漢末有兩個蔡邕,同時有同壹個‘伯伯’字,同壹個孝字。多麽奇怪啊!但壹個是劉晨,另壹個是上虞。上虞永遠不會做官,而劉晨永遠不會做官。難道劉晨沒去過上虞,‘黃絹少婦’就是上虞之筆?”

壹石激起千層浪。劉的理論引起了有關人士的註意。因此,關於劉晨蔡邕是否到過上虞的問題壹直被深入探討,因為這是解開《曹娥冤》作者之謎的關鍵。但是蔡邕傳中沒有提到蔡邕去上虞,也沒有提到蔡邕曾在碑上寫下“黃絹少婦”。葉凡錯過這個了嗎?不要!葉凡對自己的作品非常自信。他曾在《獄中書與學生侄兒》中說:“我寫作中突出的思想,幾乎都是空洞的。”由此可見,蔡邕從未到過上虞,否則葉凡能忘記這段著名的軼事嗎?

我同意劉的觀點。蔡邕的逃犯劉晨雖然在吳國生活了十三年,但此時他正處於困境之中,隨時會被殺害。就算有機會去上虞,也不可能冒險做“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蠢事,不顧個人安危,暴露行蹤。難道曹娥石碑上的訃告值得忍受壹個人的壹生嗎?這是違背人性的。

魚雨,阿津人,出生於余姚惠濟。他與東漢上虞蔡邕相隔百余年,傳世的《會稽錄》有24卷,都是在他的家鄉記載的。書中有壹段話:“元(151)元年,郡長仍重葬江南路旁。朗威最初被制成曹娥的石碑,但它並沒有完成。我乃邯鄲黎姿弟子,雖冠弱,天賦異稟。因為我努力讓它發生,所以我成功了。郎嘆了口氣,毀了他的章。後來蔡邕寫了八個字,說‘黃絹少婦,孫子臼’。”魚雨是壹位著名的文學家。他知道東漢末年有兩個蔡邕,壹個地位顯赫,壹個小有名氣。那麽為什麽不把曹娥冤隱語作者的籍貫寫清楚呢?因為他知道蔡從來沒有去過上虞,他也從來沒有寫過壹個字。

後人把曹娥這句警句的作者稱為“劉晨蔡邕”。我覺得大概是受“當官出名”的影響吧。將此事附加到蔡中郎身上,壹來可以提高曹娥的警句知名度,二來可以成功編出曹娥和楊修下江南猜謎碑的故事。不知道這個分析對不對?(朱佳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