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雙解散簡介

雙解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宜明論方》卷六方之雙解散 3.1 雙解散的別名 3.2 處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3.6 用藥禁忌 3.7 各家論述 3.8 附註 3.9 摘錄 4 《疫痧草》方之雙解散 4.1 組成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5 《瘍醫大全》卷三十三方之雙解散 5.1 組成 5.2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5.3 功能主治 6 《醫方集解》方之雙解散 6.1 組成 6.2 功效主治 6.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6.4 各家論述 7 《醫學集成》卷三方之雙解散 7.1 組成 7.2 功能主治 8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三方之雙解散 8.1 雙解散的別名 8.2 組成 8.3 制備方法 8.4 主治 8.5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8.6 雙解散的臨床應用 8.7 附註 9 《世醫得效方》卷十七方之雙解散 9.1 組成 9.2 主治 9.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10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方之雙解散 10.1 組成 10.2 功能主治 10.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11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壹方之雙解散 11.1 組成 11.2 功能主治 11.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12 《保命歌括》卷三方之雙解散 12.1 組成 12.2 功能主治 12.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13 《便覽》卷壹方之雙解散 13.1 組成 13.2 功能主治 13.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13.4 運用 14 《傷寒大白》卷壹方之雙解散 14.1 組成 14.2 功能主治 15 《傷寒大白》卷二方之雙解散 15.1 組成 15.2 功效主治 15.3 附註 16 《種痘新書》卷十二方之雙解散 16.1 組成 16.2 功能主治 16.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16.4 運用 17 《麻癥集成》卷四方之雙解散 17.1 組成 17.2 功能主治 18 《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神巧萬全方》之雙解散 18.1 組成 18.2 功能主治 18.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18.4 制備方法 19 《普濟方》卷壹四七引《經驗良方》之雙解散 19.1 組成 19.2 功能主治 19.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19.4 制備方法 20 《朱氏集驗方》卷二方之雙解散 20.1 組成 20.2 功能主治 20.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20.4 運用 20.5 各家論述 21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雙解散 21.1 雙解散的別名 21.2 組成 21.3 功能主治 21.4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21.5 運用 22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雙解散 * 雙解散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shuāng jiě sǎn

2 概述

雙解散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九首。

3 《宜明論方》卷六方之雙解散 3.1 雙解散的別名

通氣防風散、通解散

3.2 處方

益元散、防風通聖散各七兩[1]。

益元散210克 防風通聖散210克

3.3 制法

上藥壹處相和入拌勻。

3.4 功能主治

《宜明論方》卷六方之雙解散功能解表清熱,表裏雙解[1]。主治風寒暑濕,饑飽勞役,內外諸邪所傷,或小兒皰疹[1]。

功在內外雙解,宣通氣血。主治風寒暑濕,饑飽勞役,內外諸邪所傷,無問自汗,汗後雜病,但覺不快,及小兒瘡疹;傷寒身熱頭疼,拘倦強痛,無問自汗無汗,憎寒發熱,渴與不渴,傷寒疫癘,汗病兩感,風氣雜病,壹切舊病發作;或裏熱極甚,腹滿實痛,煩渴譫妄,下後未愈,或證未全,或中瘴氣、馬氣、羊氣及壹切穢毒,並漆毒、酒毒、食壹切藥毒,及墜墮打撲傷損疼痛,或久新風眩頭疼,中風偏枯,破傷風,洗頭風,風癇病,或婦人產後諸疾,小兒驚風,積熱,瘡瘍疹痘。

3.5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加蔥白五寸、鹽豆豉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1]。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蔥白15厘米,鹽豉50粒,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溫服。

3.6 用藥禁忌

孕婦及產後月事經水過多,並泄瀉者不宜服。

3.7 各家論述

《傷寒溫疫條辨》:防風、麻黃以解表,薄荷、荊芥以清上,大黃、芒消以滌腸胃,滑石、梔子以利水道,桔梗、石膏以清肺胃之邪,而連翹又所以祛諸經之遊火。風熱為患,肝木主之,芎、歸、白芍和肝血以息風熱,而白術、甘草又所以健運脾土,能勝濕熱禦風火故也。方中倍用六壹者,以伏氣所蒸之濕熱,半從肌表而泄,半從水道而利也。

3.8 附註

通氣防風散、通解散(《直格》卷下)。

3.9 摘錄

《宜明論方》卷六

4 《疫痧草》方之雙解散 4.1 組成

大黃、玄明粉、葛根、牛蒡子、荊芥、連翹、薄荷、蟬蛻、枳殼、人中黃、桔梗[1]。

4.2 制法

上藥為粗末[1]

4.3 功能主治

《疫痧草》方之雙解散主治爛喉痧,痧現隱約,喉爛氣穢,神煩目赤,便秘,脈實者[1]。

主治痧隱約,喉爛氣穢,神煩便閉,目赤,脈實,癥勢乍作,正強邪實者。

4.4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5 《瘍醫大全》卷三十三方之雙解散 5.1 組成

當歸、白芍藥、川芎、防風、大黃、薄荷葉、連翹各五分,石膏、桔梗、黃芩各八分,桂枝、荊芥穗各二分,滑石二錢四分,甘草壹錢[1]。

5.2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1]。

5.3 功能主治

《瘍醫大全》卷三十三方之雙解散主治痘瘡表裏俱實者。[1]

6 《醫方集解》方之雙解散 6.1 組成

防風、荊芥、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白芍、白術、山梔各五錢,黃芩、石膏、桔梗各壹兩,甘草二兩,滑石三兩,加生姜、蔥白煎[1]。

防風通聖散去大黃、芒消。

6.2 功效主治

《醫方集解》方之雙解散主治表裏俱熱而不便秘者[1]。

功在表裏雙解,和血調氣。

6.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蔥白,水煎服[1]。

6.4 各家論述

麻黃、防風、荊芥、薄荷、川芎以解表,黃芩、梔子、連翹、石膏、滑石以解裏,復有當歸、芍藥以和血,桔梗、甘草、白術以調氣,故曰雙解。

7 《醫學集成》卷三方之雙解散 7.1 組成

大黃6錢,滑石6錢,牙皂1錢,甘草1錢。

7.2 功能主治

《醫學集成》卷三方之雙解散主治二便閉,實證者。

8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三方之雙解散 8.1 雙解散的別名

雙解湯

8.2 組成

辣桂1分,川大黃1分,白芍藥1分,澤瀉1分,牽牛(炒,取末)1分,桃仁(去皮,炒幹)1分,甘草半分。

8.3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8.4 主治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三方之雙解散主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滯,腫結疼痛,大小便秘者。

8.5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姜5片,水煎,食前服,1日2次。先小便快,熱從小便出,後大便利,皆是稠毒。

8.6 雙解散的臨床應用

便癰《外科發揮》:壹男子便癰腫痛,發寒熱,以荊防敗毒散,二劑而止;以雙解散,二劑而消。

8.7 附註

雙解湯(《普濟方》卷二九○)。

9 《世醫得效方》卷十七方之雙解散 9.1 組成

升麻葛根湯、消風散加玄參、黃芩、薄荷。

9.2 主治

《世醫得效方》卷十七方之雙解散主治喉病虛熱。

9.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方之雙解散 10.1 組成

防風5分,川芎5分,當歸5分,白芍5分,大黃5分,薄荷葉5分,連翹5分,石膏8分,桔梗8分,黃芩8分,山梔2分,荊芥穗2分,滑石2錢4分,甘草1錢。

10.2 功能主治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方之雙解散主治痘瘡表裏俱實。

10.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為引。

11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壹方之雙解散 11.1 組成

杏仁2錢,芍藥2錢,甘草2錢,車前子(微炒)2錢,澤瀉2錢,大黃2錢,幹姜(炮)2錢,滑石2錢。

11.2 功能主治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壹方之雙解散主治便癰。內蘊熱毒,外挾寒邪,或交感強忍,以致精氣郁結,疼痛,大小便澀。

11.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水2盞,煎8分,空心服。

12 《保命歌括》卷三方之雙解散 12.1 組成

防風通聖散去消、黃合益元散加香薷。

12.2 功能主治

《保命歌括》卷三方之雙解散主治傷寒、溫暑熱病在表,頭痛身熱,肢體痛,邪熱有余。

12.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蔥為引。

13 《便覽》卷壹方之雙解散 13.1 組成

防風、川芎、羌活、荊芥、甘草、薄荷、石膏、滑石、連翹、白術、枳殼、梔子、桔梗、前胡、麻黃、白芍。

13.2 功能主治

《便覽》卷壹方之雙解散主治傷寒溫暑熱,病在表,頭痛身熱,肢體疼痛。

13.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水2鐘,加生姜3片,蔥3枝,煎服。

13.4 運用

汗後身靜內熱,去麻黃、荊芥、羌活、蔥、姜之類;67日大便燥者,加大黃、芒消。

14 《傷寒大白》卷壹方之雙解散 14.1 組成

柴胡、幹葛、荊芥、薄荷、黃芩、玄參、石膏、知母、甘草、桔梗、防風。

14.2 功能主治

《傷寒大白》卷壹方之雙解散主治陽明少陽,先傷積熱,又冒表邪,郁於上焦,咽喉作痛。

15 《傷寒大白》卷二方之雙解散 15.1 組成

羌活、葛根、柴胡、防風、荊芥、石膏、黃芩、滑石、山梔、連翹、知母、甘草、桔梗。

15.2 功效主治

《傷寒大白》卷二方之雙解散功在和解表裏。主治發狂,外有表邪壅閉,內有積熱。

15.3 附註

無汗,脈浮數,先以羌活沖和湯散表,後以雙解散和解表裏。

16 《種痘新書》卷十二方之雙解散 16.1 組成

防風、羌活、白芷、蘇梗、陳皮、獨活、柴胡、甘草、香附、川芎、芍藥各等分。

16.2 功能主治

《種痘新書》卷十二方之雙解散主治痘為風邪所閉,瘡不起,發咳嗽,惡風,自汗,戰栗。

16.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為引。

16.4 運用

風邪束甚,加麻黃。

17 《麻癥集成》卷四方之雙解散 17.1 組成

麻黃、防風、荊芥、蘇荷、前胡、當歸、白芍、黃芩、石膏、黑梔、連翹。

17.2 功能主治

《麻癥集成》卷四方之雙解散主治壹切風寒濕熱,內外邪毒所傷,血氣兩郁,咳嗽舌幹,壯熱。

18 《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神巧萬全方》之雙解散 18.1 組成

山茵陳1兩,麻黃1兩,石膏1兩(研),川大黃1兩(濕紙裹煨)。

18.2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神巧萬全方》之雙解散主治四時傷寒並時氣兩感。頭痛口幹,煩渴,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語,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

18.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荊芥茶調下,不拘時候。

18.4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

19 《普濟方》卷壹四七引《經驗良方》之雙解散 19.1 組成

升麻半兩,幹葛半兩,甘草半兩,荊芥半兩,蔓荊子半兩,薄荷半兩,天麻半兩,僵蠶半兩,知母半兩,貝母半兩。

19.2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壹四七引《經驗良方》之雙解散主治傷寒渾身壯熱,氣粗,煩渴多汗。

19.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大盞,加生姜3片,蔥白1莖,煎至5分,去滓溫服。小兒分作3服。

19.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20 《朱氏集驗方》卷二方之雙解散 20.1 組成

人參1兩,白術1兩,茯苓1兩,升麻1兩,幹葛1兩半,白芍藥1兩半,甘草1兩半,陳皮(不去白)2兩,香附子(炒去毛)3兩,紫蘇葉2兩半。

20.2 功能主治

《朱氏集驗方》卷二方之雙解散主治四時傷寒,疫癘,風溫,濕溫,不問陰陽二證,表裏未辨,發熱惡寒,頭疼項強,腰背拘急,肢節疼重,嘔吐喘嗽,鼻寒聲重,目睛眩疼,煩躁引飲,往來寒熱,已經汗下,病勢愈甚,用藥錯誤,壞證惡候及不服水土,山嵐瘴瘧,婦人血虛發熱。

20.3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2個,煎7分,通口服。如要出汗,加蔥白3寸,淡豉14粒,連投23服,略以被覆汗出,不拘時候。

20.4 運用

春、夏,加蒿本、白芷各1兩。

20.5 各家論述

此方乃四君子湯、升麻湯、香蘇散合而為壹。四君子湯主氣;升麻湯解肌發散,退熱解表;香蘇散助二藥之表裏。此藥性稍涼,有熱者宜服之。居南方瘴地或冬多愆陽,當並服取效。若體性有寒及壞證已虛者,恐亦難用。大抵有虛寒人,只服人參,多亦能助寒;有實熱人,只服白術,多亦能增熱。此藥內有幹葛、升麻、香附子之類,性寒為多,自當審之。

21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雙解散 21.1 雙解散的別名

防風通聖散

21.2 組成

防風、荊芥、連翹、甘草、桔梗、黃芩(酒炒)、赤芍、薄荷、歸尾、麻黃、川芎、滑石(水飛)、石膏(煆過)、天花粉、牛蒡子、梔子(酒炒)、白術。

21.3 功能主治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雙解散主治痘發熱,頭面先腫者,名大頭風。

21.4 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桃仁去皮尖為引,水煎,熱服。

21.5 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