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貨幣:1。天然貝殼在西周時期仍然是重要的貨幣。金屬貨幣被廣泛使用,青銅貝幣出現。
2.東周: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奴隸社會崩潰,封建社會逐步建立。生產關系的變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於不同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和習慣的差異,形成了這壹時期貨幣形式的多樣性。西周除布幣外,還有刀幣、環幣、蟻鼻幣和黃金。
西周北璧位於鄭州市瓦柳遺址古墓葬中。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發掘出距今3000多年的11北幣。現場考古人員表示,這些出土物品再次證明鄭州當時有比較活躍的長途貿易。
鄭州瓦柳遺址古墓葬位於鄭州大學西校區將建成圖書館的空地上。6月21日下午,記者趕到現場時,考古人員仍在仔細清理古墓中的出土物品。據了解,考古人員發掘並編號的12古墓,均為距今約3000年的商代、西周墓葬。
經過緊張的挖掘和清理,考古人員在3號和4號墓中發現了11枚硬幣..三號墓發現的八枚貝幣,形狀較大,像成年人的拇指;四號墓的三枚北幣明顯較小,形似棗核,形似成年人的小指。幣背面有鉆磨的圓孔,人工痕跡明顯。現場考古人員初步判定,西周時期的11貝幣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考古學家補充說,貝類生活在海洋中,而鄭州地處中原,北碧的發掘證明當時已經存在遠距離貿易。11貝幣的發掘,對研究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習俗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二號墓中,考古學家發掘出壹具保存完好的人類骨骼。奇怪的是,在屍骨的腰部有壹個長50厘米、寬25厘米、深20厘米的腰坑,在腰坑裏發現了壹具狗的骨架。據考古學家介紹,用狗作為人祭是當時墓葬的壹大特色。
東周錢幣包括布幣、刀幣、圓幣和金銀幣。東周流通的錢幣也有自己的特點。貨幣金屬硬幣在東周的出現標誌著社會經濟的重要發展和歷史進步。最早出現在春秋末期的貨幣是中國最早的金屬硬幣,戰國時期進入發達階段。春秋以前,主要以貝殼、麻布、工具或銅塊等物品作為交換的等價物。春秋後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實物貨幣逐漸被固定形狀和重量的金屬硬幣所取代。
東周時期,東周、三晉、燕、齊、楚、秦等大國都大量鑄造錢幣,包括銅錢和金銀幣。
銅錢是東周最流行的貨幣,是當時中原各國流通的主要貨幣。根據銅幣的形狀,可分為布幣、刀幣、圓幣和銅殼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