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現在女性能夠進少林寺玩嗎

現在女性能夠進少林寺玩嗎

中國有南北兩少林寺。壹在中州,二在閩中。北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 嵩山,名聞天下,世人皆知。但南少林寺煙沒已久,似乎銷聲匿跡。近世 以來,學者苦心探索,因未能找到遺址,故眾說紛壇,莫衷壹是。 少林寺是天下第壹名剎,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因其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嶽嵩山的腹地,少 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為安頓年年個印 度高憎拔陀落跡傳教而依山敕建少林寺。釋迦牟尼大第子 摩訶迦葉的第二十八代佛徒達摩泛海至廣州,經南京,北 渡長江來到嵩山少林寺,廣集信徒手傳禪宗,被佛教界尊 奉為中國禪宗的祖初,少林寺也被奉為中國佛教的禪宗祖 庭。 少林寺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隋唐時期,已具盛名;宋代,少林武術已自成體系,風格獨絕,史稱"少 林派"。成為中國武術派別中的佼佼者。元明時期,少林寺已擁有憎眾二千余人,成為弛名中外的大佛寺; 清代中期以後,少林寺逐漸衰落。 少林寺雖歷經滄桑,但是留存下來的文物仍然相當豐富。如:自北齊以後 的歷代石刻四百余品;唐至清代的磚石墓塔二百五十余座;北宋的初祖庵大殿;明代的五百羅漢巨幅彩色壁 畫;清代的少林拳譜和十三和尚救秦王等彩色壁畫等等,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1993年, 我們在福清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多方查證,於同年6且4日,在福 清市東張鎮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遺址。又經福建省、福州市聯合考 古隊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使少林寺遺址得到科學的 驗證。這壹爭論多年的歷史懸案,終於有了圓滿的答案。現將福清少林寺 的有關資料,整理分述如下。 多部史誌記載南少林寺在福清 史冊記載,昭然可考。我們首先查考有關史籍、誌書,得到了可靠的 史料證據。 第壹,據近代武術名著《少林拳秘訣》(作者尊我齋主人,1915年版) 載:“國內有兩少林,壹在中州,壹在閩中”(參見《少林拳秘訣》第十 二章《明季少林之變派》)。福清屬於閩中。在古代,“閩中”是特定的 區域的稱謂。近代武術史家唐豪在《少林拳術秘訣考證》(上海國術協進 社1941年版)壹書中指出:“《秘訣》十二章所說的閩中少林,就是天地 會的福州少林”。宋代學者曾鞏在《道山亭記》中稱:“福州治侯官,於 閩為土中,所謂閩中也。”它的意思是,福州府的府治設在侯官,因其所 轄各縣的地理位置在福建的中部,所以稱為閩中。福清自唐聖歷二年(69 9)置縣,至建國初,—直屬於福州府管轄,屬於閩中,又有少林,引證其 記載正確。過去曾經有學者以為福建少林寺只是誤傳,查無其事。這是由 於未能找到遺址,結果失之偏頗。這裏說明了壹個基本問題,就是要尋找 南少林寺,只能在敏中區域查尋,舍此,都不可能找到少林寺遺址。 第二,宋朝狀元泉州人梁克家,於淳熙九年(1182)纂修的《三山誌》卷36在福清縣” 寺觀“類第15頁載:”東林院,新寧裏。” 少林院,同裏。舊產錢壹百七十七文,曾記 二貫三百八十二文,縣申三百七十七文。” 第三,明朝進士莆田人黃仲昭編纂,刊行於弘治庚戌年(1499)的《 八閩通誌》卷75,在福清縣“寺觀”類第15頁載:“方樂寺、東林寺、後 塘寺、龍溪寺、招福寺、龍居寺、少林寺、大件寺(上八寺在新寧裏)。” 這就更進壹步說明少林寺就在福清的新寧裏。 第四,明朝葉博、張孟敬於正德十五年(1520)撰修的《福州府誌》卷 40在福清縣“寺觀”類第21頁也載:“少林寺……”。 第五,清朝乾隆年間欽定《四 庫全書》第484卷史部第539頁(上 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淵閣本1989年 版),在福清縣“寺觀”條目中載 “東林院,新寧裏。……少林院, 同裏。”上述史誌均明確記載:從 宋朝到清朝的壹幹多年歲月中,少 休寺都在福清新寧裏,這就指明要 找少林寺,得先找新寧裏。 第六,文獻顯示:新寧裏在福清西北部地區。 新寧裏古屬福清縣長東鄉,今為東張鎮的壹部分。福清於唐聖歷二年 ( 699)從長樂縣東南部劃割八鄉置萬安縣,這是福清縣的始名,後並為 七鄉三十六裏,其中“長東鄉統文興裏、清源裏、方興裏、新寧裏”(據 《八閩通誌》)。《福清縣誌》載:“元因之,明正德壬戌年(1442), 改鄉為隅建制;長東鄉分屬南上隅和南下隅,新寧裏歸屬南上隅”。民國 《福清縣誌》采訪稿載:“明代區劃沿用至清末”,清宣統二年(1910) 復為新寧裏,仍屬長東鄉。民國初年,改鄉為鎮制,改裏為鄉制,把長東 鄉改為東張鎮,把新寧裏更名為裏坪鄉,並劃歸東張鎮管轄,下轄玉林、 泅洲底、黃坑、道橋、葫蘆門、華石、蘆嶺 7個保。中華人民***和國建國 初期設玉林、道橋 2個鄉,屬東張鎮,現設有南湖、玉林、道橋、少林、 蘆嶺、嶺下、溪北、隙山、華石、崔後10個村委會,屬東張鎮,其中還有 壹個王坑村,今屬壹都鎮。 新寧裏,北以西嶺隔與永泰縣豐和鄉永安裏(今壹都鎮)毗連;東北 角與長東鄉方興裏(今鏡洋鎮)接壤;東以薇洋亭與永福鄉永壽裏(今東 張水庫淹沒區)相鄰;南以少溪、小路嶺與長東鄉清源裏為伍;西以拱橋 頭、太保崎與莆田縣廣業裏(今莆田市大洋鄉)交界,面積約65平方公裏。 這裏是戴雲山脈的南端,其地質結構,北部為株羅系南園組火山噴發巖構 成,南部為白至系石帽山群英安質灰熔巖構成,地面高山祟嶺,崗巒疊嶂, 是福清市西北部山區地帶。 新寧裏的方位界定清楚了,就可能找到少林寺。 第七,歷代地圖顯示少林寺在福清新寧裏。地圖是地名的總登記處, 它最直觀顯示出任何壹個地名的地理位置。我們看到的多種舊地圖,都顯 示“少林”兩字標在福清新寧裏的位置上。查民國三十二年(1943)版《 福清縣全圖》,“少林”標註在新寧裏西北部位置上。1962年中國人民解 放軍總參謀部繪的《東張》地圖,在原少林的坐標上標註“肖林”,這是 諧音之誤,因為福清方言“少林”與“肖林”同音。此外,在少林寺遺址 西側五裏侖山坡上,有壹座吳氏壹世祖墳墓,在其墓碑的正中部陰刻有“ 少林高峰吳公之墓”,左上方刻有“乾隆乙卯年(1759)”。此墓距今已 230多年了。它是少林地名的歷史佐證之壹。 上述歷代地圖,都在新寧裏西部的坐標上標明“少林”,印證史誌記 載閩中的南少林寺在福清新寧裏是準確無誤的。 宋代名人著作記有福清嵩山少林寺 宋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劉克莊(莆田人)著有(後莊先生大全集), 其中卷 159中有壹篇題為《誠少林、日九座》的墓誌銘。文中不但有“嵩 山少林”之記載,而且有南少林寺高僧釋德誠之行狀記述。現抄錄該文首 段內容如下: 余有方外之友二人也:日德誠者,福請人,姓鄭;日祖日者,閩縣人, 姓鄭。誠得法於鐵鞭韶師,嘗住邑之嵩山少林、汀之甫安巖,撤棄去;坐 草淹、翁陵庵各三載,又棄去;入浙,憨凈普(慈)蒙堂者六年,以寶佑甲 寅夏朔日示寂,俗壽五十二,僧臘三十七。 德誠禪師(1203壹1254),福清人,他的師父鐵鞭韶師,在《福清縣 誌續略》(明末清初如壹撰修)中有其行狀之記述,即南宋高僧釋允韶, 字鐵鞭,俗姓劉,為現今福清新盾鎮棉亭人。他們師徒兩人都是福清人, 德誠“嘗住邑之嵩山少林”,“邑”自然是指福清。劉克莊的記述明確告 訴人們,在宋代,福清有高山,而且有壹座少林寺,也叫嵩山少林寺。德 誠禪師是迄今為止見諸宋代文集的福清少林寺高僧。因此,劉克莊《誠少 林、日九座》壹文,是南少林寺在福清的有力文字佐證。 另外,從宋代至晚明,有許多有關福清嵩山和少林典實的詩文,亦可 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