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學生時代,兩位院長忍不住開始互相訴說自己過去的不檢點。杜回憶說,如果吳麥斯沒有保護他,他可能無法順利畢業。吳Max接著插了壹刀,說杜跟女朋友忙,學習的時候會打瞌睡。只要他參加了與顯微鏡相關的考試,他就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這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工作。談到他們所從事的醫療領域,兩人都表示,入行是最幸福的工作。吳Max直言,除了醫生,只有上帝才有權利感受別人的痛苦。總被別人視為“瘋子”的杜說,這不是壹個精彩的世界,因為很多人都在痛苦,但這是壹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而作為醫生,只有解決患者的痛苦,才能顯示自己的價值。
“我們可以解決聽這些人說話的痛苦,甚至有辦法克服。這是做醫生最大的禮物,”吳麥思回憶道。“我做住院醫生的時候,最早也要11才能回住處,淩晨4點以後還要看病人。但現在回想起來,那是壹段非常快樂的時光,因為妳知道自己在不斷地成長和學習。」
AI的出現對醫生來說是機遇還是威脅?作為臺灣省醫療領域的重要人物,兩人也對AI人工智能進入醫療領域發表了看法。杜說,未來的醫生壹定比自己強,“因為很多技術我年輕的時候根本沒發明出來。”杜回憶說,以前他的老師只想學習新技術,現在醫生有了“人類”老師指導新技術,有了AI智慧,肯定能站得更高。
吳麥思表示,AI是新的幫手,根本不會有AI搶醫生飯碗的問題。“AI普及後,更多的人只會從事相關行業,這將是未來醫療的好機會。
對青年學生的三點建議杜說,“當妳喜歡捐贈的時候,妳就永遠不會窮。”他勸青年學生趁年輕多付出,並給出三點建議,所有青年學生都可以用,不僅僅是醫學生。
第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平時我盡量留出壹定的時間閱讀有深度的優秀書籍和文章,以保持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遠離網絡流行用語,因為“誰掌握了語言,誰就掌握了思想”。
第二,少接觸淺薄娛樂性的信息。
如果可以,拒絕把時間浪費在看膚淺的名嘴、綜藝、影視劇、熱點新聞、娛樂資訊、壹天重復多次的新聞上,只看最好的作品。最好的作品是什麽?最起碼是開創性的,不反智的,發人深省的,真誠的,需要動腦筋的。不要讓自己成為“享樂”的奴隸。
第三,找壹些能給妳帶來快樂或好處的事情。
找壹些能給妳帶來長期利益和快樂的事情,並把它列入妳的日常日程。這有助於我們對抗平凡、普通、枯燥的日常生活,保持頭腦清醒。比如大學社團活動,校際交流聯誼,體育活動,休閑活動,甚至偏遠山區離島的義診服務,都會讓妳成長,頭腦清醒,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