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早年就讀於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國作品,包括巴爾紮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著。
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在翻譯巴爾紮克作品方面的突出貢獻,弗雷被接納為法國巴爾紮克研究會會員。傅雷在“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淩晨,他憤然離世,妻子朱美福上吊自殺。
擴展數據:
人物評價:
1,“傅雷的藝術造詣極其深厚,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各個領域都有淵博的知識。但是,總是與庸俗的氛圍格格不入。他不會跟人做事,總是半途而廢,無法展現自己的長處。”(譯者樓世壹評論)
2.“傅雷棱角分明,動不動就得罪人,沒耐心。他不停地撞到人。他知道自己不擅長周遊世界,他能住的‘山洞’只是他自己的書房。”(作家江洋評論)
3.傅雷很愛這個國家,所以對這個國家要求嚴格。他熱愛自己的文章和他翻譯的作家的作品,所以他非常認真。(畫家黃苗子評論)
4.“傅雷是壹個有個性有思想的鐵人。他把人格看得比什麽都重要。”(國家出版局原局長石希敏)
5.“傅雷,我覺得是反黨情緒最少的人,希望我們黨更好。結果反右以後被批判的人最厲害。
我覺得傅雷的理想頭顱,在撞上這麽大的釘子的時候,被撞得鼻青臉腫,跟他不斷的失望,最後走上自殺的道路有關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朱維錚)
百度百科-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