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脾泄簡介

脾泄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註解 附: 1 治療脾泄的穴位 1 拼音

pí xiè

2 註解

脾泄 病名。又名脾瀉。指飲食或寒濕傷脾,引致脾虛泄瀉。《素問·至真要大論》:“太陰之勝,濕化乃見,善註泄。”《難經·五十七難》:“脾泄者,腹脹滿,泄註,食即嘔吐逆。”《丹溪心法·泄瀉》指出:“老人奉養太過,飲食傷脾。”也是脾泄的常見病因。宜用機要白術芍藥湯、扶脾散,或六君子湯加味方;久病脾泄,大便失控者,宜兼固澀、升提治法。參見滑泄、脾瀉、泄瀉條。

治療脾泄的穴位 命關

,食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脹,水腫,腹脹,黃疸,脾泄下註,大便失禁,胸滿氣喘,脅痛不止,腹水,肝區疼...

食竇

,食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脹,水腫,腹脹,黃疸,脾泄下註,大便失禁,胸滿氣喘,脅痛不止,腹水,肝區疼...

脾經。①位於拇指遠端的指腹面。治脾胃虛弱之疳積之泄瀉等。《針灸大成》卷十:“飲食不進,人瘦弱,肚起青...

脾俞

息,腰背痛,脘腹脹痛,胸脅支滿,嘔吐噎膈,黃疸,泄瀉,鼓脹,痢疾,帶下,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

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