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臺秘笈》卷12引崔氏方:柏文丸2.1方紫菀22克吳茱萸22克菖蒲15克柴胡15克厚樸15克(炒)桔梗15克皂莢22克(去皮去籽,附子75克(煎)茯苓15克(煎)肉桂65
2.2十五味調勻,壹起過篩,加入白蜜調勻,用2000的杵搗成丸,大如梧桐樹。
2.3功能:溫裏散寒,消癥除癮。對待知己積累和沈迷。
2.4柏文丸用法用量:壹次服2粒,不知道,逐漸增加到5粒,視知識而定。
2.5摘自《外臺秘笈》卷十二引崔氏。
3《小兒醫證直方》卷二:柏文丸3.1方劑天麻(生)15g僵蠶(制)白附子(生)幹全蠍(去毒)天南星(銼,七次湯浸,焙)各7.5g。
3.2在配制方法上,將藥物研磨成粉,涼面、藥丸用湯浸泡,如綠豆。
3.3功能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泄瀉、形體消瘦的小兒,以及嘔吐或久病後成慢驚、感冒、癰者。
3.4柏文丸的用法用量:在冷面中放置七天,取出。每次服5 ~ 7粒,加至20 ~ 30粒,空腹炒姜米,再送。
3.5摘自《小兒醫學綜合征的直道戰術》。
4《盛濟宗錄》卷54 4.1萬
4.2由朱砂1兩(研成粉,壹半入藥,壹半做衣服)、明礬3兩(研成末,壹半做衣服)、半夏3兩(湯洗7次去滑,焙幹)、生姜3兩(切段,與半夏搗碎做餅,炒至壹定程度)、白術2兩、丁香2兩組成。
4.3主治:中焦虛寒,痰積不止。
4.4柏文丸用法用量:每次20粒,飯後姜湯送服。
4.5制備方法中,除朱砂半包外,搗成細粉,用姜汁熬制,制成丸劑,如梧桐樹,朱砂包。
5外臺卷12報價崔世芳5.1萬。
5.2柏文丸又名厚樸丸
5.3組成紫菀3分、吳茱萸3分、菖蒲2分、紫胡2分、厚樸(炒)2分、桔梗2分、皂角3分(去皮炒)、附子10分(煮)、茯苓2分、肉桂2分、幹姜2分、黃連2分、花椒2分。
5.4主治:積知己,慢性成癮,腫塊大如杯碗,上氣滿滿,時有腹脹,心下硬結,上來抓心,兩面夾擊,貫背胸,痛難測處,肚臍周圍絞痛,似蟲咬;他還治過十種水病、八種淤血、惡心嘔吐、飲食嗆咳;或者五淋五痔;或九種心痛,多年消化不良;或女方不孕,或間斷多年,有淋漓;或者肺結核多年不愈;還治各種風,身體執拗,無知,或半身疼痛,或眉毛退化;或癲癇或癲癇病;或五邪之女,夢裏有鬼,四肢沈重,食不下咽,昏昏欲睡,終日愁容滿面,戀愛不歡,或惶恐或恐懼,或傷心或哭泣,飲食無味,月子水不規律,身似孕,長年累月,消瘦困倦。
5.5柏文丸的用法與用量:每次服2粒。我不知道,逐漸增加到5片。以識為度,飯後送姜湯。
5.6制作方法是粉,白蜜是丸,大如梧桐樹。
5.7禁止使用冷食、醋、豬、羊、魚、雞、狗、牛、馬、鵝、五香、蔥、面、油膩、粘稠、酸臭的豆類和糯米。
5.8註厚樸丸(在《保命集》卷中)。
6《儒林外史》卷十五6.1萬
6.2香椿根白皮組成(去掉粗皮,用酒浸泡,曬幹)。
6.3主治:血因臟毒。
6.4柏文丸用法用量:每次3050粒,送淡酒。
6.5制法為粉,棗肉或酒膏為丸,大如梧桐樹。
7《魏氏家傳》卷二7.1萬。
7.2天南星(湯浸7次)、青皮(去皮)、茯苓(去皮)、半夏(湯浸7次)、陳皮(變白)、丁香(不用火)、生姜(洗凈)等分。
7.3主治痰濁。
7.4柏文丸用法用量:每次30粒,送姜湯,不分時間。
7.5制作方法是細粉,用姜汁做成面糊丸,大如梧桐樹。
8《盛濟宗錄》卷71 8.1萬。
8.2由柴胡(去苗)1、紫菀(去苗土)1、吳茱萸(湯浸、焙炒)1、菖蒲1、桔梗(銼炒)1、北京組成。幹姜(制)1兩,肉桂(去皮)1兩,川椒(去皮合瓤,炒汗)1兩,巴豆(去皮,絞碎,榨油)1兩,皂角(去皮焦黃)65438。
8.3主治:臟腑蘊結,煩躁氣團,腹痛,壓痛或可見,肢體煩躁,腰足酸痛;以及女性血癮、月經不調、紅白分泌物等疾病。
8.4柏文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2粒,加至34粒。暖酒送下來。利用邪惡的東西。
8.5制備方法是最終的。煉蜜成丸,大如梧桐樹。
9《盛濟宗錄》卷21 9.1萬
9.2半夏(泡湯去滑,切塊焙幹)1,白附子(制)1,硫磺(粉碎)1。
9.3主治:傷寒面青,心硬,張口欲泄,身不熱,頭面多汗,四肢冰涼。
9.4柏文丸用法用量:每次服20粒,送溫酒;吐,炒姜,鹽和酒,或醋湯,無論什麽時候,吃35份。
9.5制備方法是端,用粳米和藥丸,如梧桐樹。
10《醫方匯輯》1997年卷引用《醫方提要》10.1方明柏文丸。
10.2由紫菀2點、吳茱萸2點、皂角2點(去皮炒)、幹姜2點(去皮燉)、柴胡2點、桔梗2點、厚樸2點、茯苓2點、石菖蒲2點(用大米泔水浸泡1夜,切。
10.3主治:久病勞倦,臟腑虛寒,黃黑消瘦,嘔吐,腹脹,納差。
10.4柏文丸用法用量初服2丸,加至3丸,開水送服。遇隔夜病,以微利為度量,看臟腑虛實,加於5丸;若患久病勞累,臟腑久寒,黃黑,消瘦,嘔吐腹脹,食少,可在五更初溫酒粥飲3丸;萬物皆痛,忽冷忽熱,溫酒服3丸;凡傷寒,高熱,頭痛,陰陽毒,洋蔥湯35丸,坐時出汗,稍下邪物,麻黃湯亦好;男女癲癇,熱茶後服12丸;消食化氣,臟腑郁滯,食前服茶、酒或湯3丸;臍下疼痛,煎橘皮湯3丸;血蜜湯;心痛石榴皮湯;腳氣,杏仁或赤小豆湯;腿筋、木瓜湯;水瀉,龍骨湯;口瘡,蜂蜜湯;咳,下湯;各種風疾,柳枝下湯;頭疼,喝石膏湯,或者喝茶;耳鳴,鹽湯,胸膈滿氣,木通湯;心痰,飯喝;大小便不利,蔥茶湯在下;腸胃不適,人參湯下肚;瘧疾,醋湯;鬼氣十足,桃仁湯;喉痹,吳茱萸煎劑下;中毒,洗衣湯;它也生氣了,它在湯下面;紅眼睛,茶下;血淋,麻子湯;難產,滑石湯下。
10.5的制法是粉,煉蜜是丸,大如梧桐樹。
11萬
11.2由川烏、吳茱萸、桔梗、柴胡、菖蒲、紫菀、黃連兩半組成。
11.3主治:積滯、痢疾、疥瘡、質怒。
用法用量11.4柏文丸炒鐵。
11.5的制備方法為粗粉。
12《指著孩子》卷二12.1萬
12.2由人參1、防風1、白附子(生)1、僵蠶1、全蠍(平行焙)1、南星(燙過7次,焙過)2、天麻2。
12.3祛風化痰止痙功效。
12.4適應癥:小兒上吐下瀉轉為慢休克,寒癤。
12.5柏文丸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送姜湯。
12.6的制法是粉,飛白面糊丸,大如梧桐樹。
13省機總錄第44卷13.1萬
13.2柏文丸別名丁香半夏丸。
13.3由半夏2兩(為末,姜汁和餅,曬幹),白術1兩,丁香1分組成。
13.4功效:溫補肺胃,思考飲食,除痰成癮,止心病。
13.5主治:脾胃虛寒,不食隔夜,痰瘀交飲。咳嗽嘔吐,胸膈脹滿。
13.6柏文丸用法用量:每次20粒,送空心煎姜湯。如果妳有腹痛和嘔吐,吃完後服用。
13.7的制作方法是端,用生姜天然汁熬制的面糊和丸子有梧桐樹那麽大。
13.8筆記丁香半夏丸(雞峰卷十八)。
14幼兒新書第28卷引用佳寶14.1萬。
14.2柏文丸別名為白術丁香丸。
14.3白術(泡飯,炒)的成分是1,丁香(炒)是壹半,半夏(炒7次)是1。
14.4主治小兒慢性腹瀉,脾虛不能食,食後立即腹瀉,米粒不會化。
14.5柏文丸用法用量:半歲兒童3粒,35歲兒童57粒,早晚1次。
14.6的制作方法是粉,姜膏丸,大如綠豆。
14.7註白術丁香丸(《丹溪心法附註》卷二十二)。
15普濟坊卷395 15 438+0萬
15.2由附子(制)2片、桔梗2片、人參1片、幹姜2片組成。
15.3主治:小兒嘔吐、寒中嘔吐。
15.4柏文丸用法用量:20日齡,馬自達1丸;第50天,胡豆大1丸;100當天,小豆1丸,飯奉上。
15.5的制備方法是粉劑,煉蜜是丸劑。
古籍中的萬《景嶽全書》:【卷五十五古方八陣】攻豆陣。每次服十五到二十粒,吃姜湯。方菊萬治心腹積聚,腫塊大如杯碗,胸脅脹滿,嘔吐不止,...
醫學綱要:【卷二十五脾胃】積瘤。像神壹樣包治百病,但孕婦不宜服用。【“局”】柏文丸用於治心之癮,大如杯碗,黃疸留於食中,漲起。...
古今醫學體系全集:【卷33】方子,大便臭,嗆咳的人都可以用,有奇效。(調和劑)柏文丸用於治療心積,腫如杯碗,胸脅脹滿。...
證治標準:【卷二】積分為兩部分,但無文字。四川和吳是半雲和,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拷柏文萬芳,只有川烏兩個半份,其他藥半份,也是怕出錯,這比改更重要。...
醫學綱要:【第三十六卷:小兒肝主風】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