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譬是什麽意思

譬是什麽意思

1.打比方;比喻。2.用作比喻或比方的事物。

擴展知識: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言,辟聲。《說文》:“譬,諭也。”意思就是打比方。“譬”在先秦典籍中是個常用字,常與“如”連言,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襄公三十壹年》“譬如田獵”、《昭公元年》“譬如農夫”等等。但在出土古文字材料中,未見“譬”字。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弗辟也,辟則知之矣”中的二“辟”讀作“譬”,知“譬”是在假借字上加義符分化出的壹個形聲字。此字出現不會早於戰國,《左傳》等先秦典籍中的“譬”當是秦漢以後古籍整理者的轉寫。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匹至切《集韻》《韻會》《正韻》匹智切,?嚭去聲。《說文》諭也。《徐曰》猶匹也。匹而諭之也。《詩·大雅》取譬不遠。《禮·學記》罕譬而喻。《註》比方之辭。《後漢·第五種傳》羽請住譬降之。《註》譬,諭也。

又猶曉也。《後漢·鮑永傳》言之者雖戒,而聞之者未譬。

又《集韻》或作辟。《詩·小雅》譬彼舟流。《箋》譬,本亦作辟。《孟子》譬若掘井。

經籍籑詁

喻也廣雅釋言又國策齊策臣竊為公~可也註○~猶喻也後漢第五倫傳註○~猶曉也後漢鮑永傳註杜詩傳註○~曉也後漢趙咨傳註○詩小弁~彼舟流釋文~本作辟。

詳細釋義

基本解釋

如。~猶。~若。~語。~喻(比喻)。《老子·三十二》“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領悟、了解。《後漢書·鮑永傳》"言之者雖誠而聞之者未譬"

曉諭,說服。《後漢書·第五倫專》“今雖有精兵,難以赴敵,羽請往譬降之。”

英語

metaphor,simile,example

詞語解釋

《左傳·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杜預註:“辟,邪也;衷,正也。”辟作“僻”解。《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辟作“擗”解,即捶胸。《詩經·邶風·柏舟》:“寤辟有摽。”辟作“避”解。

《禮記·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辭怨。”《禮記·中庸》:“辟如行遠,必自邇。”辟作“譬”解。(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1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比喻,比方:譬喻,譬如,設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