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廣布政司安陸州(今湖北鐘祥),明憲宗之孫,明孝宗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
明朝第十壹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由於武宗死後無嗣,因此張太後(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朱厚熜即位之初,通過大禮議逐步掌握皇權。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嘉隆萬大改革奠定了基礎。
後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嘉靖二十壹年(1542年)“壬寅宮變”中幾乎死於宮女之手,此後明世宗長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費民力,最終激起農民起義。
同時蒙古韃靼俺答汗寇邊,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倭寇也侵略中國東南沿海,“南倭北虜”始終困擾,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明世宗為人聰明,尤其在書法和文辭修養都有不錯的造詣。同時也特別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於乾清宮去世,享年60歲。廟號世宗,謚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於北京十三陵之永陵,傳位第三子裕王朱載垕。
擴展資料:
嘉靖皇帝生平大事介紹:
1、大禮儀之爭
大禮議是指發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間的壹場皇統問題上的政治爭論,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為其改換父母的問題所引起,是明朝歷史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
明世宗登基不久便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明武宗舊臣們之間關於以誰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號的問題發生了爭議和鬥爭,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繼嗣“要求世宗改換父母。
當時觀政進士張璁上疏責廷臣之非,提出了“繼統”的理論。至嘉靖三年(1524年),以世宗欽定大禮而結束。
大禮議的核心是明世宗能否改換父母的重大爭論,即對明武宗遺詔如何詮釋的問題。大禮議事件是明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大禮議中張璁以明武宗遺詔為利器,打破了楊廷和壹手操縱的廷議,並通過合理解讀明武宗遺詔的文本邏輯和內容,維護了明世宗與興獻王的父子關系。
挫敗了楊廷和及其依附者不顧明世宗繼位的實情而強迫明世宗依照漢宋舊例改換父母的圖謀,確保了明代法律的尊嚴和政治的秩序,並因此開創了嘉隆萬大改革的新局面。
2、壬寅宮變
壬寅宮變又稱宮女弒君,是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由宮女們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帝的壹次事件。由於此事發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稱之為壬寅宮變。
嘉靖帝為求長生不老,要以“吸風飲露之道”成仙。在園中可植蕉數株,每早,闊葉上必布滿甘露,晨起口幹舌燥之即,吮吸若幹片,可覺甘甜爽口,並有延年宜壽之說。嘉靖帝為采集甘露飲用,日命宮女們淩晨即往禦花園中采露,導致大量宮女因之累倒病倒。
嘉靖二十壹年(1542年),楊金英等十數名宮女乘著嘉靖帝熟睡之際,用黃綾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後用手拉扯,企圖殺死嘉靖帝。而後又因打了死結,殺不死嘉靖帝,遂又用釵、簪等物刺向嘉靖帝。?
在這時其中壹個膽小的宮女因害怕,報告給方皇後。方皇後趕到,將宮女們制服、並下令淩遲處死,首犯淩遲處死後誅滅九族。而且,連當時服侍嘉靖帝之端妃,王寧嬪也壹並斬首。
壬寅宮變是中國歷史上壹起絕無僅有的宮女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