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皆的四字成語如下:
草木皆兵、有口皆碑、啼笑皆非、比比皆是、盡人皆知、皆大歡喜、四大皆空、滿盤皆輸、婦孺皆知、全民皆兵、俯拾皆是、五蘊皆空、路人皆知、須發皆白、觸目皆是、人人皆知、壹坐皆驚、百念皆灰、萬事皆休、心膽皆碎。
萬馬皆喑、比比皆然、遊刃皆虛、俯擡皆是、壹座皆驚、百堵皆興、雞犬皆仙、所在皆是、連戰皆捷、舉世皆知、所向皆靡、百堵皆作、舉目皆是、在在皆是、毛發皆豎、前功皆棄、投刃皆虛、人皆掩鼻、渾身皆膽、寵辱皆忘。
皆(拼音:jiē)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另有學者認為此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其古字形壹般認為像兩個人以同壹個姿勢相隨在壹起,下面是“曰”,合起來就是兩個人***合壹口,言語壹致。後來引申為“都”“全”的意思,用作副詞,如“皆大歡喜”。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註:
俱詞也。司部曰:詞者,意內而言外也。其意為俱,其言為皆。以言表意,是謂意內言外。人部俱下曰:“皆也。”是謂轉註。又偕下曰:“壹曰俱也。”則音義皆同。
從比、從白。從比會意。古諧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並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
又《字匯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
又葉舉裏切,音幾。《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壹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即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從白。《集韻》或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