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帝內經素問原文及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原文及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原文及白話文:

原文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藏,或以腸胃為藏,或以為府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

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像於地,故藏而不寫,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寫而不藏,此受五藏濁氣,名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

魄門亦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寫也,故滿而不能實。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像於地,故藏而不寫,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寫而不藏,此受五藏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方士之中,有人以腦髓為臟有人以腸胃為臟也有的把這些都稱為腑,如果向它們提出相反的意見,卻又都堅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那種理論是對的,希望妳談壹談這個問題

岐伯回答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這六種是票承地氣而生的,都能貯藏陰質,就象大地包藏萬物壹樣,所以它們的作用是藏而不瀉,叫做奇恒之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者是稟承天氣所生的,它們的作用,像天壹樣的健運周轉,所以是瀉而不藏的。

它們受納五臟的濁氣,所以稱為傳化之腑。這是因為濁氣不能久停其間,而必須及時轉輸和排泄的緣故。此外,肛門也為五臟行使輸瀉濁氣,這樣,水谷的糟粕就不會久留於體內了。所謂五臟,它的功能是貯藏經氣而不向外發瀉的。

所以它是經常地保持精神飽滿,而不是壹時地得到充實。六腑,它的功能是將水谷加以傳化,而不是加以貯藏,所以它有時顯的充實,但卻不能永遠保持盛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