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後底:①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降香、薄荷、砂仁、豆蔻、魚腥草等。
(2)有效成分易被破壞的飲片,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大黃、番瀉葉等。決明子通便時,不宜久煎。
3、寶鑒:①切片含粘液較多,易粘鍋底,痱子,車前子。
2富含絨毛的湯劑,以免掉落的絨毛與湯劑混合後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枇杷葉、辛夷等。
(3)花粉等小飲片,因總表面積大,疏水性強,也要炒,以免因其漂浮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如蒲黃、海金沙、六壹散等。
④此外,還有蠶沙、滑石粉、龍骨粉、五靈脂、文蛤粉、兒茶等。必須煎服,赤石脂藥液煎後渾濁,宜煎服。
4.融(融):膠、蜜膏等壹些中藥不宜與組方藥物同煎,以免煎液粘稠,影響其他有效成分的煎煮和糊化。可將上述藥物放入熬制的藥液中加熱溶化後壹起服用,也可將上述藥物放入容器中,用適量的水加熱溶化或用水燉,然後加入阿膠、鱉甲等組方藥物的煎液,混合均勻。
5.分煎:對於壹些貴重的藥物,為了充分煎出有效成分,減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收而造成的損失,需要在另壹個器皿中單獨煎出,然後將藥渣與其他各組藥物合並壹起煎出,再將不同的煎液在分別服用前後混合均勻。壹般飲片通常需要再煎30-40分鐘,如人參、西洋參、藏紅花等。質地較硬的珍貴藥材,如羚羊角、水牛角(現在藥店壹般用水牛角切絲,可以混合煎),要分開煎2-3小時。
6.內服:對於液體中藥,在其他藥物中煎服往往會影響成分,所以要等到其他藥物煎服後去渣取汁,再給人服用,如黃酒、竹瀝、鮮蓮藕汁、姜汁、梨汁、蜂蜜等。
7.內服:壹些貴而精的中藥應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藥煎服,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殘渣吸收,影響療效。如雷丸、蘄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車、沈香、金銀蘄蛇等。
芒硝等溶於水的藥物,青黛難溶於水,故壹般以粉末服用,而冰片不宜煎服,朱砂、膽礬也不宜。雞內金研磨的效果優於煎服。
8.水煎湯:對於質地疏松、用量大的藥物,或不易從土中濾出殘渣的藥物,可先煎15-25分鐘,再與其他藥物同煎,如葫蘆科、廚房土(或先用布煎)。
煎煮時間壹般為30分鐘,但壹般散風寒風熱可縮短至15-20分鐘,滋補可縮短至40分鐘。壹般情況下,發藥的時候會說明。
煎煮前將藥物浸泡半小時左右,加水量以蓋滿藥材為準(藥材種類多的時候會多加水,如果不想多喝的話,煎煮後需要濃縮壹部分)。壹般壹劑藥可煎兩次,第二次煎的時間可稍縮短。然後,將兩次煎液合並,分兩次服用。藥液控制不好,如果太多,可以適當用小火濃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