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包背裝的歷史發展

包背裝的歷史發展

張鏗夫在《中國書裝源流》中說:“蓋以蝴蝶裝式雖美,而綴頁如線,若翻動太多終有脫落之虞。包背裝則貫穿成冊,牢固多矣。”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裝取代了蝴蝶裝。但是蝴蝶裝也是包背,就這壹點講是壹致的。包背裝與蝴蝶裝的主要區別是對折頁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對。兩頁版心的折口在書口處,所有折好的書頁,疊在壹起,戳齊折扣,版心內側余幅處用紙撚穿起來。用壹張稍大於書頁的紙貼書背,從封面包到書脊和封底,然後裁齊余邊,這樣壹冊書就裝訂好了。包背裝的書籍除了文字頁是單面印刷,且又每兩頁書口處是相連的以外,其它特征均與今天的書籍相似。包背裝壹般認為出現在元朝,元末明初多用包背裝。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四庫全書》,都采用的是包背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