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三申道長的《玄隱遺密》,那裏面清清楚楚的寫著流行病有三種:壹種叫“瘟”、壹種叫“疫”。
集(拼音:jí)是漢語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集的古字形像鳥上枝頭,有的像三只鳥聚集在樹上,本義指樹上聚集了許多鳥,引申泛指會聚、匯合。也指人群集中的集市、集鎮。會意字。早期的“集”字有多種寫法,商代甲骨文和商代金文都是鳥在樹上的象形。簡體字形作壹只鳥(“隹”)在樹(“木”)上。古代隹、鳥難分,原本壹字,後來才分化成兩個字。繁體字形作三只鳥在樹上(三隹為_,已演化為兼表音的聲旁,_與集聲韻並同)。繁體字形經戰國、《說文解字》小篆的發展,結構壹脈相承,楷書最後作_。簡體字形經西周到戰國時向兩個方向發展:壹個是會意結構,從壹隹在木上,最後被《說文》所采納,楷書作集;另壹個是形聲結構,字形在“集”字的基礎上增加了聲旁“_(jí)”,“_”或省作“人”。此結構沒被《說文》采納。現代以集為正體。本義是鳥成群聚集在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