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知道真正的古音是怎麽讀?畢竟離現在已經壹千多年了,那時不像現在就錄音資料,連口腔發音圖都沒有,妳怎麽知道這個字是這麽讀?
2、現在的壹些所謂古音,也僅僅是近代現代的人根據壹些地區的方言,進行推導出來的擬音而已,到底是不是這樣讀?鬼知道。
而且,同樣壹個字,不同的音韻學家推導出來的擬音就不壹樣,蒲立本、鄭張尚芳、王力、高本漢、潘悟雲,這些都是研究古文字的大師,妳信誰的?妳又如何判定哪個人推導出來的讀音更接近這個字在古時候的本來讀音?
所以,我覺得,現代人讀古詩按古音讀,是自尋煩惱,是自欺欺人,畢竟我們不是文字專家,就算是這方面的專家,也不見得就是對的。另外,就算某位專家推導的擬音是正確的,但是,妳讀古詩時,不能只是韻腳才讀古音,而韻腳之外的字就讀今音呀?要麽就整首詩所有的字都按古音讀,不然的話,會不今不古的,讓人笑話。我就以上面那位朋友所舉的例子來說:
遠上寒山石徑斜。
”斜“讀古音xia,但是,”山“和”石“呢?在寫這首詩的唐代,是沒有卷舌音,卷舌音是蒙古人在元朝入主中原之後才出現的,sh是卷舌音,那麽,妳也得按古音來讀。
本人不是不贊同復古,但復古也是視情況而定,不能全盤復古。就象我們改革開放之後,學西方,有些人主張全盤西化,後來的事實證明,全盤西化是不可取的,同樣,復古也是如此,要有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