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網絡小說的朋友應該會清楚,某本大火盜墓類小說裏,有種職業叫做"觀山太保"。"觀山太保"是明朝前期,幫助老朱家選定龍穴,堪輿風水的頂尖術士。然而2015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發掘壹批明朝古墓群,墓主人的來歷非凡,似乎和傳說中的"觀山太保"有關聯,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2015年4月至6月,南京市江寧區南京南站南側宏運大道附近,考古隊員在這裏清理了14座明代豎穴土坑墓。起初南京考古研究所,為了配合南京南站東片區地塊的出讓進行事先勘探。沒想到,這次事先勘探還真的有所斬獲。出土的14座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南北兩側分布的12座墓葬,其形制簡單,遺物比較少。整個墓地中央的兩座墓葬,出土不少具有研究價值的陪葬品。據悉,這兩座主墓葬***出土大約100余件文物,其中大多為金、銀、銅、石、磚等形制文物,墓主棺槨內有不少形狀奇怪的陪葬品。
比如主墓室中出土三枚金幣,這三枚金幣是我國古老"冥幣"。所謂"冥幣"就是術士進行堪輿風水,替人解惑消災時使用的壹種道具(不是紙錢)。除此之外,這兩座墓葬還出土了不少銅佩、銀耳挖、銅錢、漢代五銖錢。壹看這些器物,就是古代術士所用的專業道具。所幸,這片明代墓葬群還有不少墓誌銘,上面字跡清晰可辨。經過文物部門的仔細勘探,原來主墓埋葬的分別是南京欽天監貝琳,另壹位則是貝琳的夫人。
史書記載,貝琳曾進士及第,被朱祁鎮擢升為嘉議大夫、翰林學士、國子監酒,兼任欽天監副。出土墓誌銘記載,貝琳卒於公元1482年,其生活軌跡應該是橫跨宣德、正統、天順、景泰、成化。貝琳原籍河北,出生年月大概是在公元1429年,主墓室還出土了不少明代典籍,以及有關風水玄學的書籍。所以考古專家認為,貝琳是成化年間,頗受皇帝器重的欽天監。筆者查閱其他民間資料得知,原來明代南京還真的有個貝家被稱為"大明玄學第壹家"。
貝琳雖原籍河北,但他博古通今,通過自學還掌握了不少外國語。大家別以為,明朝人學的外語就是西班牙語或者英語。其實不然,貝琳不僅通曉古文,色目文、蒙古語均有涉獵。早在洪武大帝朱元璋執政時期,重八便從元大都帶回來400多冊天文書籍。這些天文書籍大多都是色目人文字,朱祁鈺執政時期,貝琳主動承擔翻譯工作,他壹邊翻譯壹邊學習書籍中堪輿知識,由此貝琳成為風水壹門宗師,其子孫大多承襲父業,貝家被譽為"大明玄學第壹家"。
其實,古代欽天監的工作較為枯燥,除主管之外,其余人等均要負責枯燥的測算,匯報工作。貝琳乃是欽天監副,並不需要擔任如此復雜的工作。坊間傳言,朱祁鎮下葬之前曾秘密詢問過貝琳"尋龍點穴"的事情,貝琳也妥善解決了朱祁鎮的疑慮。總之,2015年南京南站出土的這批墓葬,墓主人貝琳應該是明代皇帝器重的大臣。而古代欽天監完成本職工作之外,也需要承擔給王公貴族選風水寶地,擇良辰吉日下葬這些額外任務。這麽說吧,小說當中的"觀山太保",似乎就是按照貝琳或其他欽天監為原型。不過這些欽天監任務非常簡單且繁瑣,也沒有小說當中如此神通廣大。
這位貝琳通曉多國語言,也是明代皇帝頗為器重的壹位頂級術士。然而,這位叱咤風雲的明朝欽天監或許也沒想到,自己墳墓會在幾百年後以這樣的方式重見天日吧?
參考文獻:明史、大明會典、新中國出土墓誌·南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