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大書法家的書法作品

大書法家的書法作品

1,祭侄手稿

全名叫紀,是給侄子的紀念,也是給好醫生的禮物。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甘源元年(758)創作的壹幅行書紙書法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手稿是閆吉明的手稿,是對他侄兒的紀念。* * *二十三行,234個字。這部手稿記敘了顏高慶父子在安史之亂時,常山知府如何挺身而出,忠誠反對,以至於“父困子亡,巢倒蛋翻”,把正義帶進了心裏。

通篇用筆,感覺如潮,書法氣勢磅礴,豎筆豪放,壹氣呵成。

2.丹巴紀念碑

又名《龍興寺碑》,作於_元延壽三年(1316),紙版長33.6厘米,寬166厘米。楷書,125行,* * * 923字,現藏故宮博物院。

《丹巴碑》是六十三歲時受之托所作,是趙晚年楷書的代表作。

“丹巴貝”的筆法優美、蒼勁、獨特。筆法沈穩、豪放,充分體現了趙書法的神韻和精神。

雖采用李詠的《廬山寺碑》,但放松多於舒展,消除其危險之勢,化為端莊、莊重、婉約、優美的姿態。

3.《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朱蘭山與友人聚會時所作,又稱《蘭亭集序》、《何琳集序》、《蘭亭集序》、《三月三詩序》等。

公元353年4月(金庸九年三月初三,1667年前),時任會稽民間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壹人在殷珊會稽蘭亭吉雅飲酒作詩。

王羲之把這些詩編成壹集,做了序,描寫了遊水事件,表達了由此引發的內心感受。此序為《蘭亭集序》。並寫了《蘭亭集序》。

4.《鴨頭丸帖》

《鴨頭丸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寫在帛書上的壹部優秀草書。是唐代的摹本,兩行15字,現藏上海博物館。

這幅畫筆法非常嫻熟,筆觸蒼勁有力,氣韻生動。主要有以下特點:“筆鋒巧妙多變,有方筆、圓筆、側鋒、隱鋒。”

比如“鴨”、“當”這兩個字是直接順著筆畫寫的,“所以”這兩個字是橫筆畫,“頭”和“不”這兩個字是和前壹個字連在壹起的,所以是逆著筆畫寫的,但也有“明、君”等字。

5.“仲尼·蒙蒂領帶”

《仲尼蒙蒂帖》是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壹幅紙本書法作品,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仲尼蒙蒂領帶的解讀從“仲尼蒙蒂領帶”開始,共78個字。這篇文章講述了孔子的夢“地鐵”,意思是佛教的無常和報應。沒有郵票。

仲尼蒙蒂鐵的書法剛健質樸,淡而不濃。這是歐陽詢晚年寫的。是壹部不可多得的書,手幹凈利落,壹轉自如,上下脈絡清晰,結構穩重紮實,筆法沈穩,流暢神韻,韻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