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分為:寫意山水,寫意花鳥,寫意人物,工筆花鳥,工筆人物。
油畫分為:傳統油畫或古典油畫,現代油畫。
版畫分為:木版畫,銅版畫,攝影,絲網印刷。
雕塑分為:寫實雕塑,抽象雕塑。
壁畫分為:工藝壁畫,傳統壁畫。
藝術設計分為:環境藝術設計,平面藝術設計,展示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等
美術,“美術”這個專門名詞,在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被文藝家和教育家普遍運用。它源於古羅馬的拉丁文“art”,原義是指相對於“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藝”,泛指各種用手工制作的藝術品以及文學、戲劇、音樂等,廣義的還包括拳術、魔術、醫學等。中國古代所謂“百工技藝”,也是包括同樣廣泛的範圍。在古代,無論東方或西方,都只有“工藝”、“手藝”這樣的概念。在中國古籍中只有“繪繢之事”、“刻削之道”、“刻鏤之術”、“錦繡文采”等工藝術語的運用,卻未見類似“美術”這樣的專門名詞,這是因為人類的美感意識,是首先從滿足生存需求的工藝品萌生的。
在歐洲,“藝術”和“美術”這兩個概念,直到文藝復興之際才確立並被公認。那時人們開始意識到創造純粹精神領域的產物,更足以使人激昂精神、開闊胸懷,達到互相同情、增強意誌、建立信念的目的。這類思想意識的活動,是人文主義發展的壹種重要表現,是人的主體意識的發揚,它涉及到藝術的不同領域和形態,這就是我們現在已經大規模擴展開來的文學、藝術各門類,其中包括美術。這種精神產品,從物質中提升,和物質相輔而行,成為全面滋養人們心靈所不可缺少的營養。人類依靠它陶冶情懷,並協同各門類的科學認識世界,普及教育,開拓文明。它起著組織和協調社會成員的意誌和行為的作用。文明的發展是和藝術創造分不開的,藝術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而鮮明的標誌之壹。
在歐美拉丁語系國家,“art”既作“藝術”解,又作“美術”解。蔡元培早期運用“美術”這個術語時,也包括詩歌和音樂。其後,中國的文藝界、教育界把“美術”和“藝術”的概念逐漸區分開來。“藝術”是壹切藝術門類的總稱,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來反映自然和表達社會意識的壹門大學科,廣義上包羅文學、音樂等,也包括建築和園林等。綜合性藝術有戲劇、電影、曲藝、雜技等,它們不同程度地利用美術,有的和美術密切結合。“美術”作為“藝術”的壹個門類,必然與姊妹藝術有***性,但它的藝術形態具有鮮明的特征。它和姊妹藝術結合時,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表現力,在壹定的社會發展條件下,美術甚至可以和科技相結合,派生出藝術新品種。
人類在創造精神產品時,自然地分門別類,建立起文學藝術的各個分支,使之朝著專門化的方向前進,形成了各種藝術門類的獨特性能。它們在許多場合雖分猶連,有時則分而復合。每壹次的結合和交融(如動畫電影、音樂噴泉),便產生藝術的新意向、新品種和相應的藝術感染力。藝術的分化和復合都是壹種發展,在發展中開拓了對藝術的認識,更新了藝術的觀念。其所以有分有合,分而不悖,合而能容,是因為各種藝術品類都受***同的美學原則的支配,有***通的規律可循。
此外,如果從審美和美育的角度談“美”的問題,“美”這個字眼在漢語中的含義非常廣泛,不但概括著整個文藝範疇,而且還介入倫理、哲學等領域。
美術的形態和特性
古今中外的美術品類豐富多彩,形態各異,千變萬化。現代美術因受科技和工業生產的影響,新思潮不斷湧現,前所未見的新樣式、新品種層出不窮。美術要求發展個性,發展的總趨勢是走向多元化,所以對它的***同特征難於作條理明晰的概述。
世界上的美術品類,按物質材料和制作方法來區分,大體上可分為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幾個大門類。繪畫的品種又可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 水粉畫、粉筆畫、 丙烯畫以及多種塑料和化學顏料的畫種。版畫品種又可分為木版、麻膠版、金屬版(銅或鉛)、石版、網版等。木刻的印刷材料有油墨、油畫顏料套色和水色套印之分。金屬版有腐蝕、幹刻之分。油畫有有光術、無光術之分。歐洲最古老的蛋彩畫和中國古老的礦物質顏料,至今保持著色澤歷久不變和技法運用上得心應手的優點。油畫和版畫在20世紀已成為世界性畫種,從表現形態來看,在許多文明國家中,版畫已顯現出民族和地區的特點。現代油畫和雕塑的開拓創新,步子最快,形態變化最大。
繪畫按樣式可分為壁畫(按物質材料又可分為濕壁畫、描金瀝粉、磨石嵌、有色水泥及木材、玻璃、金屬板的拼鑲等。無光油畫、丙烯以及其他塑料顏料也被普遍運用)、細密畫、磨漆畫、漆畫、年畫(運用木刻水印、水粉、水彩等方法)、連環畫、 宣傳畫、漫畫(卡通)、插圖等。
中國畫又可按藝術技巧分為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兩大系統;按題材樣式又可分為人物畫、 山水畫、 花卉、草蟲、翎毛(禽鳥走獸)、鱗介(魚貝類)等畫科。日本的繪畫受其影響很深。書法和篆刻壹向是中國畫的姊妹藝術而自成系統,也在日本廣為流傳。書法藝術在當代被認為是壹種抽象藝術。
雕塑的品種可分為石材雕塑(大理石、花崗石等),金屬雕塑(包括鑄銅、不銹鋼、鉛、鎳、鋁等),玻璃鋼及塑料、白水泥等雕塑。按體裁、形制又可分為圓雕、浮雕(有高、低之分)、紀念碑雕塑、人物雕塑、動物雕塑、裝飾雕塑、民間彩塑等。現在有直接從人體翻制後再作加工的等身大的彩塑,有利用電和光效應原理產生顫動美感的“效應雕塑”,這兩種雕塑可說是寫實形態和抽象形態的兩個極端。
工藝美術(又稱實用美術)的品種最為豐富多彩,大的分類有金工、木工、漆工、陶瓷、彩塑、玉雕、牙雕、景泰藍、琺瑯、料器、染織、刺繡、編織等。各國各地區的特種工藝,大多數源於民間手工藝,它有雅俗***賞的特點,與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系。
設計的門類有書籍裝幀、廣告、 商品包裝、服裝、家具、工業產品設計、室內裝璜、環境美術(庭院、園林及建築群體美術)等。設計也包括圖案、字體及利用攝影與電子計算機進行設計的科技性美術。
就美術創造的形象化手段來說,造型性是重要的形態特征之壹。所以又稱為造型藝術。如繪畫通過描畫彩繪的手段,雕塑通過塑造、刻鏤的手段,建築藝術通過間架營造的手段,工藝美術通過鏤、蝕、切、削的手段等。造型的含義很廣,有立體造型,也有平面造型;有色彩造型,也有黑白造型。造型這個概念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在現代觀念中,既有具象形式的造型美,也有抽象形式的造型美。大體上,西方的美術,其發展的軌跡以形體塊面的造型為主,線的運用是附屬於形體塊面的;而中國的美術,線描造型卻占著重要的地位,形體是通過線描來體現的。所以西方常用“塑造”這個術語來描述繪畫性造型,而且推崇在繪畫中體現雕塑性。中國的美術正相反,線的描繪統率著造型,即使在雕塑藝術中,線的作用也占主導的地位;形體塊面在中國雕塑上表現得概括渾成,它通過線條的刻畫而完成造型的任務。
美術又稱空間藝術。西方的美術傳統,基本上按物理學的觀念,把長度、高度和深度稱作“三維空間”。存在於現實空間的有縱深感的三維美,是雕塑和建築之類立體造型形象產生生命和力度感的重要依據。在平面上表現三維美,是再現性具象繪畫的真實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之壹。空間藝術,通常被認為是壹種不可能或不長於表現時間性的、憑借視覺來創作和感受的藝術。它的特點是長於具體描繪,塑造和刻畫生活中或想像中的事物或情景,有明顯的再現性和描摹性,它不隨時光的流逝而消失,除非受到外力的破壞和本身的朽蝕,可長期存在於世上。空間藝術在創作上也有弱點,特別對情節性繪畫和雕塑造成了局限,例如獨幅畫只能表現壹個瞬間的形象,這就難於從縱向展開事物和情節的發展。然而,正因有此局限,繪畫創作便朝著形象的深層開掘,追求造型的凝練和運動感的凝聚,從而形成了繪畫所獨具的魅力。繪畫和雕塑的構圖,常選擇人物動作過程中某壹生發性的瞬間,以加強力度感,並在欣賞心理上,造成動作起迄的越進效應,如畫射箭引而不發,使空間藝術產生時間感覺,中西繪畫和雕塑中都有這樣的例子。凝練的人物形象之醇厚和深刻,決不是瞬間印象所能攝取的;空間藝術形象的凝練和凝聚也意味著時間的濃縮。
在中國的傳統美術理論中,對空間觀念有不同的闡說,宋代郭熙所說的“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不單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觀,而是置身天地間的詩意般的空間概念,也就是有回旋余地的“神遊”意境。中國畫論倡導時空的統壹觀,它以有限的畫面,表達無限的空間意象;相應地又以散點透視法代替焦點透視法(雖然南朝宋人宗炳早在公元 5世紀已經發現了物理透視原理),這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視覺心理空間,即所謂“心視”。這種審美觀在19世紀末受到西方的重視,提出在美術上打破時空界限,以拓展表現功能。
美術又稱為視覺藝術,這是從審美主體與對象之間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視覺來說的。造型藝術被人們感知的時候,壹般通過視覺渠道(除了壹些工藝品可通過手的摩挲,用觸覺加強審美體驗外)。視覺藝術這個界定,涵蓋面很廣,凡是主要通過視覺媒介完成欣賞的壹切可視的藝術門類、樣式、形式或符號,都可包涵在內。至於可視的綜合性藝術如戲劇、舞蹈和通過視覺閱讀的文學作品等,自然不在此列,因為它們的被感知,還要而且主要是通過行為和動作(表演)、語言和文字以及其他各種感覺渠道。
美術還被區分為純美術和工藝美術兩大系統。所謂純美術(fine art),是指純粹精神性、欣賞性的繪畫、雕刻、音樂等,有時也包括詩歌。蔡元培曾把它稱為文藝美術,指明其中凝結著社會文化意識和審美意識,以區別於實用功能與審美意識相結合的工藝美術。文藝美術的提法比純美術妥貼,因為“純”的意義不太明白,如果是指純屬欣賞性的美術,那麽工藝美術中也是有的,而所謂“純美術”中,也並不都是純屬欣賞性的。然而,純美術這個詞匯已經用慣,雖然它和外文的原意並不符合。
設計(design)是20世紀中葉興起的壹門美術學科,雖然它並不是新名詞,而且早已被運用在建築藝術和工藝美術上。在建築和工業設計中,決定大局的是形體塊面的空間設計,其次是局部性的門窗、墻面、各項部件的裝璜等設計。在工藝美術中,有形體、紋樣等設計。繪畫作品的構圖,實際上是整體結構設計;在壹定形式的圖像中,都有線、形、色、塊等平面設計;在雕塑中,最重要的是形的空間設計。現代的設計,首先在商品包裝、家具、室內裝璜等方面發展起來,然後從輕工業產品擴展到重工業產品,如汽車、輪船和飛機等造型設計。許多工業產品的設計是和科學技術密切結合在壹起的。設計現已滲入到整個美術領域,成為壹項重要的造型學科,設計思想和設計技術極大地影響著美術品的藝術魅力。
設計是壹種研究用點、線、面、體、光、 色、 質、材及壹切造型因素構成種種美好形象和感覺,並把它運用到各種美術創作上去的學科。簡言之,設計是研究造型構成的學問,其中主要的對象是研究視覺空間,通過空間設計,傳達視覺藝術的效應。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室內空間構成、環境空間構成等專業,都是從空間設計的角度來探索美術造型問題的。設計的發展,已經介入純藝術領域,在近現代的繪畫和雕塑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廣義地說,中國畫的筆墨、油畫的質感和肌理、雕塑和工藝的材料美,都屬設計(抽象造型形式)範疇。在有些科技先進國家,已把美術學院改稱“美術設計學院”。
“具象美術”和“抽象美術”是20世紀初形成的新名詞,雖然這兩種形態的美術,自古以來壹直存在著,但是只是在現代,抽象美術才得到了大發展。具象泛指表現具體的物象。古今中外的寫實主義的美術,都依靠具體可視的形態,通過事物的現象和外部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它基於具象觀念,主要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通過對生活中的創作素材進行提煉、概括、集中、誇張等手段,達到典型化審美目的。“抽象”這個詞,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其壹,藝術家運用提煉、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創造藝術形象。這個過程稱為藝術抽象,表達著藝術家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感受。從生活形態到美術形態,無不需要始終貫串這種抽象的形象思維活動。在這裏,抽象是“藝術的抽象”。具象和抽象並不相互矛盾,而是統壹在藝術形象中的。P.畢加索對“牛”的壹系列形象探索,展示了藝術抽象(從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種變體,從這裏又可以看到從“藝術的抽象”走向“抽象的藝術”的某種軌跡。中國現代雕塑家楊冬白創作的《飲水的熊》就是壹件較好地寓具象於抽象的作品。這是壹種半抽象的美術,作者巧妙地運用了“藝術的抽象”手段,同時又很好地表達了“抽象藝術”的意向。其二,認為抽象和具象是兩個相反的意象,抽象是純意識、純形式的東西,但是也不絕對排斥與具象相融合,形成形式誇張的、在抽象中隱現出具象性的或者半抽象的美術。
世界上各種派別的抽象主義美術家,對“抽象”的含義抱有各自不同的觀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