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毫摩爾每升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毫摩爾每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中醫把糖尿病歸屬於消渴病。依據臨床癥狀的病位不同,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依據主癥狀的不同,又分為以下五種證型。
壹 :上消(多飲癥狀比較突出)
肺熱津傷證 主癥為:口渴多飲、口幹舌燥、尿頻量多、煩熱多汗,舌邊尖紅、舌苔薄黃。用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的治法。
二:中消(多食癥狀比較突出)
1:胃熱熾盛證 主癥為:多食易饑、口渴尿多、形體消瘦、大便幹燥,舌苔黃。用清胃瀉火,養陰增液的治法。
2:氣陰虧虛證 主癥為:口渴引飲、能食與便溏並見、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體瘦,舌質淡紅、苔白而幹。用益氣健脾、生津止渴的治法。
三:下消(多尿癥狀比較突出)
1:腎陰虧虛證 主癥為:尿頻量多、尿液渾濁、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口幹唇燥、皮膚幹燥搔癢,舌紅少苔。用滋陰固腎的治法。
2:陰陽兩虛證 主癥為:小便頻數、混濁如膏、甚至飲壹溲壹、面容憔悴、耳輪幹枯、腰膝酸軟、四肢欠溫、畏寒肢冷、陽痿或月經不調,舌苔淡白而幹。用滋陰溫陽、補腎固澀的治法。
中西醫結合則在以上五種證型的基礎上,依據對二型糖尿病的認識,增加了兩種證型。
1:痰瘀互結證 主癥為:三多壹少癥狀不明顯,形體肥胖、胸脘腹脹、肌肉酸脹、四肢沈重或刺痛,舌暗或有瘀斑。用活血化瘀祛痰的治法。
2:脈絡瘀阻證 主癥為:面色晦暗、消瘦乏力、胸中悶痛、肢體麻木或刺痛,夜間加重,唇紫舌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用活血通絡的治法。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西醫對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並發癥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和描述。在此,我們僅做臨床上最常見的壹型和二型的分析。
壹型糖尿病好發於青壯年,起病突然,三多壹少癥狀比較明顯,是以胰島細胞破壞,胰島素分泌缺乏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終身規律註射胰島素。
二型糖尿病好發於中老年,起病隱匿,臨床癥狀不明顯,肥胖者發病率高,常伴有其他代謝性疾病,是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影響,胰島素抵抗而致的疾病,單用胰島素效果不佳。
在臨床實踐中, 肺熱津傷證、胃熱熾盛證、氣陰虧虛證和腎陰虧虛證的主要癥狀與壹型糖尿病的癥狀比較吻合 ,但是壹型糖尿病應以胰島素治療為主。可以在胰島素穩定血糖的情況下,運用中藥輔助改善三多壹少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但中藥不作為主要治療手段。
我們發現 陰陽兩虛證與糖尿病的並發癥(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癥狀比較吻合 ,在治療過程中用西藥控制血糖,中藥滋陰溫陽、補腎固澀,往往比單獨的中醫或西醫的效果明顯。
由於多數的 二型糖尿病素體肥胖,痰濕夾瘀,與痰瘀互結證的癥候比較吻合 。在臨床治療中,可以用西藥控制血糖以治標,中藥活血化瘀祛痰以治本,並配合控制飲食,運動減肥能起到很好的療效,甚至於痊愈。這裏提倡的是中西醫結合,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 健康 生活方式的綜合運用。
另外 脈絡瘀阻癥與糖尿病的並發癥(糖尿病性冠心病)的癥狀比較吻合 ,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和神經的很多癥狀,也有部分與脈絡瘀阻癥癥狀比較吻合。眾所周知的是,高血糖本身的危害是有限並可控的,而長期高血糖引起的並發癥,才是對身體危害最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對並發癥的治療上,我們更要註重中西醫結合的手段,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礎上,用中藥盡可能減少或減輕各靶器官的損傷,避免出現像糖尿病足這樣需要截肢的,不可挽回的嚴重並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