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導讀
麥門冬
原文:味甘平。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饑。
麥門冬為《本經》上品,簡稱麥冬,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味甘性平偏涼,富含汁液,為養陰藥。其“主心腹結氣”,從字面意思來看,與胃有壹定的關系,系 胃陰不足 ,中焦氣機不暢所致,癥見胃脘不適、嘈雜不饑或饑不欲食、脘腹痞滿等。“傷中”即傷脾胃陰津,“傷飽”即無食欲。
麥門冬湯不僅用於胃陰不足,氣機上逆證,原方主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顯然與肺氣上逆有關,現臨床多用本方治療呼吸系統疾患證屬陰虛或氣陰兩虛者。既然麥冬能夠治療 肺陰虛證 ,患者時感呼吸氣短也是常見癥狀,此即“短氣”。同時,麥冬富含汁液,善補肺胃之陰。而津枯之人多見於瘦人,所以麥冬主“羸瘦”。
胃絡,即胃之大絡。《素問·平人氣象論》指出:“胃之大絡,名曰虛裏。”虛裏位於左乳下心尖搏動處,為古代脈診的部位之壹。虛裏脈絕,說明心氣衰敗欲絕。而麥冬主治“胃絡脈絕”,即肯定其治療 心氣虛重證 的作用。藥理研究表明,麥冬能提高心臟泵血功能和耐缺氧能力,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臨床研究則證實,麥冬口服液和註射液用治冠心病有效,對心電圖改善也有壹定作用。
天門冬
原文:味苦平,主諸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久服輕身益氣延年。
天門冬為《本經》上品,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簡稱天冬,味苦性平,現今認為本品除味苦外,尚具甘味,藥性為平中偏涼,具養陰之功,屬於補陰藥。
“暴”有突然之意,即突然發作。痹以疼痛為主要表現。“諸暴風濕偏痹”是指突然發作的以疼痛為要表現的病證,此類病證可見於中風之偏枯不遂。
天門冬可治療肝風內動之中風,但須有真陰不足之變,因 本品既能養肺陰,又能填腎陰 ,還能“強骨髓”。張錫純創鎮肝息風湯即用本品配伍代赭石、龜板、龍骨、牡蠣、白芍、玄參等養陰平肝之品。臨床上,凡見真陰不足之疾,均可配伍應用,為臨床常用補陰藥。
沙參
北沙參
原文:味苦微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久服利人。
沙參為《本經》上品,分為北沙參與南沙參,北沙參是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南沙參是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或沙參的根。二者來源不同,功效也有差異,但都於補陰藥, 均能補肺胃之陰,主治肺胃陰虛證。
《本經》所載沙參是北沙參還是南沙參,還是包括二者,無從考證。
“血積”是血液郁積之意,徐靈胎認為血積是“肺氣上逆之血”(《神農本草經百種錄》)。無論是燥邪傷肺,還是熱傷肺陰,都會導致肺陰虛,虛火灼絡而出血,血液郁積於肺,故見血積。臨床上,癥見 肺陰虛火旺 導致的咯血、痰中帶血等,須養肺陰,沙參是常用之品,每與麥冬配伍應用。
“補中益肺氣”說明本品具有補益之功。現行教科書認為, 北沙參 只能養陰,不能補氣,而 南沙參 養陰之力弱,但有補氣之功,對於氣陰兩虛者,可用之。
石斛
原文: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
石斛為《本經》上品,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鐵皮石斛或馬鞭石斛及其近似種的莖,《本經》謂其味甘性平,而現今多認為其性偏涼而能夠養胃陰,具有 養陰而不膩滯 的特點,治療 胃陰虛證 最為常用。藥理研究表明:金釵石斛煎劑能促進人體胃酸的分泌和胃泌素的釋放,使血清胃泌素濃度升高,故石斛有益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
由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大多形體消疲,而石斛能改善之,“久服厚腸胃”,故主治“羸瘦”,從而使人“輕身延年”。現代中藥學把石斛列為補陰藥,認為本品具有 養胃陰、滋腎陰、養肝陰 的功效,故“補五臟虛勞”。
石斛外似清淡無味,實則得中土之正氣而補脾,得金水之精氣而養肺,內應於腎而益精。故糖尿病、結核病、甲亢等多種慢性消耗疾病,用之不唯可以養陰,更 可補益肺、脾、腎之正氣 。
古人應用本品,大致有久煎、酒浸、熬膏等用法。藥理研究發現:石斛中所含的生物堿難溶於水,但 酒浸後則易於溶出 。所以,臨床應用本品時,常規法很難煎出石斛的有效成分,宜久煎,或酒制後再煎。
女貞子
原文:味苦平。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
女貞子為《本經》上品,是木樨科植物女貞的成熟果實,因其以果實入藥,故《本經》原名女貞實,其味苦性平,而現多認為甘苦性涼,入肝腎經, 善補肝腎之陰 。腎為先天之本,其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皆與本品補益肝腎相關。肝主藏血,腎主藏精,其華在發,女貞子通過其補益肝腎之功以達生發烏發的作用,常與墨旱蓮配伍應用,即二至丸,主治肝腎不足之腰膝酸軟、健忘失眠、須發早白等,療效較佳。
須發早白,特別是少白頭,是臨床常見病證,多見於學生、知識分子等腦力勞動者。用腦過度,則陰血暗耗,久之則肝腎不足,治療上以補益肝腎為主,何首烏、熟地黃、黑豆、黑芝麻、女貞子、墨旱蓮等均為常用之品,既可以煎服,也可以作食療長期服用。
將經典“讀厚”,才能對書中內容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這不僅需要熟讀書中內容,還需要旁征博引、融會貫通。看似古老而語言晦澀的《神農本草經》,如果細細解讀能發現哪些我們不知道的中藥“秘密”?這本書將帶您細細探尋《本經》中的中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