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歸去來兮辭與歸田賦的區別

歸去來兮辭與歸田賦的區別

歸去來兮辭與歸田賦之比較

文字[color=crimson][/color]文字

歸去來兮辭與歸田賦之比較

在陶淵明所作的詩詞中,歸去來兮辭無疑是非常著名的壹篇,無可否認,與張衡的歸田賦比起來,有很多的相同之處,比如說,都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美好之感,都是在不得誌後所作,都有壹種離開官場後的欣然之情,但不同之處,亦然很多。下面,這篇論文,將重點就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做壹些比較。

壹 歷史時代背景的不同

陶淵明,生與公元365年(晉哀帝興寧三年),此時位於晉王朝的中期,距其建立有48年,距其滅亡55年。東晉王朝是大世族專政的封建王朝。在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是東晉王朝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更加尖銳化,在人民起義力量嚴重打擊下日益土崩瓦解的時代。

張衡,生於公元77年,從他的生卒時間看,他是東漢前期到中期的人物,這段時間的基本特征,即不同於東漢初期的光武帝,明帝,章帝的中興氣象,也不同於東漢後期桓帝,靈帝時代的頹衰,而恰置其中,於是,張衡也就自然而然地經歷著壹種歷史的過渡和變遷。而作為時代的承負者,他還同樣承負了社會政治的衰變和學術文化的衰變,也就是說他承受了雙重變遷,這對他的思想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二 作者人生經歷的不同

陶淵明的壹生,可以這麽說,是很不得誌的。雖然他的曾祖父陶侃,官至都督八州軍事,荊,江兩州刺史,封為長沙郡公,但並未能給帶來多大的余蔭,到他這壹代,家道已經中落,更何況他並非嫡嗣所出。所以,在門閥世族觀念極為看重的東晉王朝,他並沒有什麽好的晉升之資。

眾所周知,陶淵明是安於貧寒,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有識之士,殊不知,在他年輕的時候,也曾有過樂觀奮發的熱情和幻想,從他的“憶我少年時,無樂自欣豫。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出自《雜詩》)以及“少年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誰言行遊近,張掖至幽州。”(出自《擬古》)便可以看出。

陶淵明29歲以後才進入仕途,在這之前,他的誌趣是有變化和矛盾的,但中有壹種“無樂自欣豫”的青年人的樂觀情調。在仕途上,他先後經歷了從小小的州祭酒,到在桓玄手下做事,在這期間州裏曾召他做州主簿,但是推辭了。之後在劉裕手下做幕僚,之後又在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手下做參軍,405年秋天,陶淵明做了彭澤令,這是他的最後壹任官職,前後不過做了八十余日,歸去來兮辭便也是這次離職之後所作。

陶淵明於公元427年11月逝世,享年六十三歲。

張衡自18歲便遊三輔,入帝京,開始步入社會,政治。曾“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性淡泊,也可見其家世顯赫。在家世顯赫的背景下的童年之造化,以及外部環境,對他的個人修養和壹生的成就有很大的影響。

張衡初入仕的時候,擔任的是南洋主簿,為官九年,為政勤勉,也顯示了他自己的才幹。之後有過壹段歸家,在家治學時期。大約在永初五年到元初元年,應征入京師,官拜郎中,大約在安帝元初二年到建光元年初遷任太史令,永建元年復職太史令,陽嘉二年遷侍中。在兩次擔任太史令之間,曾做個幾年的公車司馬令。侍中之後,做過三年的河間相,之後做了尚書並卒於尚書任上。歸田賦便是在做河間相辭官歸家後不久所做。

三 寫作背景的不同

陶淵明在自序中說是“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其實綜觀他的壹生的作官經歷來看,在官場上,他的極為不稱心的。未遇明主,即使在那時候那些顯赫壹時的人物,他因為著自己的誌向,愛好,個人情感,最後也都是辭職了事。且隨年歲漸長,少年時的熱情與幻想也不再。在對官場的厭惡與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中,能“解甲歸田”,自是非常欣喜的。我個人認為,與其說他是因奔喪而辭職,倒不如說他是借此離開官場的樊籠。

由此,在此篇辭賦中所體現的欣然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美好之感,也便不在意料之外了。

張衡所處的是東漢安、順以後,外戚宦官當權,朝政日非的時代。漢順帝有壹段時間曾升遷張衡為侍中,諷議左右。然閹豎終恐張衡揭露他們,永和初,張衡遂被罷黜為河間相。永和三年(138),張衡六十壹歲由河間相上書乞骸骨,《歸田賦》就是這時作的。

四 賞析

讀《歸去來兮辭》,並不能給人壹種輕松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後是壹種憂愁和無奈。陶淵明本質上不是壹個只喜歡遊山玩水而不關心時事的純隱士,雖然他說“性本愛丘山”,但他的骨子裏是想有益於社會的。魯迅先生在談到陶淵明時說:“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之類的‘金則怒目’式,在證明著他並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題未定草》)透過“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這些憤激之語,我們感到了沈重。

陶淵明辭官大概在11月份,是不可能出現‘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植杖以耘耔’這些物事的,由此可見,本文寫的是虛景,為的是抒情表意而已。

張衡張衡自18歲遊三輔,入帝京以來,中途只有幾年在家家居治學的日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官場上度過。自河間相後歸田,對田園生活自是有種欣欣然的感受。他當時是在抗爭與妥協,自保還是濟世的心理鬥爭下最終做出了妥協與自保的決定的,此篇辭賦,所寫的歡快之景,其實也是為了排綣心中的積郁之氣。

《歸田賦》是壹篇短小明暢的小賦,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它壹洗漢大賦鋪采縟文、繁重凝滯、虛誇堆砌的規矩,轉為文句平淡清麗、結構短小靈活。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賦的壹大特色,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分別引用《淮南子·說林訓》和《左傳·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事見《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也是從《楚辭·漁父》中“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化來的。張衡充分利用了歷史典故詞句短小、內涵量大的優點,於文辭之外又平添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因而《歸田www.baidu.com賦》並未因為篇制短小而顯幹癟。同時,《歸田賦》所選用的多是為人們所熟悉的典故,並不晦澀難懂。所以這篇小賦以其雅致精煉、平易清新的語句,包容了內涵豐富的史實,並賦之以新意。

五 總結

在古代的文人中,受儒家思想的“達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的影響非常大。在官場生涯不如意時,欣欣然歸田,也未嘗不是壹件讓他們期待高興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相似之處來。但個人經歷的不同,時代背景的相異,則可以看到他們所做文章的不同之處。

參考書目及資料:

1 《陶淵明及其作品選》 廖仲安 唐滿先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 《張衡評傳》 許結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 《歸去來兮辭》賞析(論文) 張之路 2006年

4 高中古文學習 蘇州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資料

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

--------------------------------------------------------------------------------

查看有無更新版本

關鍵字:歸去來兮辭 2006-7-2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原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臯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辭·譯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麽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誌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麽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飄蕩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的陋屋,我高興得往前直奔。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裏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裏的樹枝真使我開顏。靠著南窗寄托著我的傲世情懷,覺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裏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閉關。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擡起頭來向遠處看看。雲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遊。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遊有什麽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有的人劃著壹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的壹生行將罷休。

算了吧!寄身於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憑生死?為什麽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裏?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願,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麽值得懷疑!

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

[ 1 ]

/page/20067/135005C85F.htm

歸田賦 張衡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沈之鯊(魚留,音留)。

於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遊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