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龍經壹部分口訣為須獼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地為巨物。如人背脊與項梁。生出四肢龍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東為四派。西北崆峒數萬程,東入三幃為杳冥。惟有南龍入中國,胎宗孕祖來奇特。
壹、撼龍經
《撼龍經》是我國壹部與風水有關的聖典,原著作者為唐代的楊筠松,其中壹部分的口訣為:須獼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地為巨物。如人背脊與項梁。生出四肢龍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東為四派。西北崆峒數萬程,東入三幃為杳冥。惟有南龍入中國,胎宗孕祖來奇特。
二、撼龍經的作者
地理宗師楊筠松生於834年,仙於906年。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別號玄赤,世稱救貧仙人。民間稱楊救貧,楊公等。出生於竇州,今廣東省信宜市鎮隆鎮八坊村。
也有資料顯示,楊公出生於陜西省渭南市潼縣安樂鄉水星村,北宋名將楊令公是他的孫輩。楊公為唐僖宗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楊公風水理論,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思想,力主巒頭形勢為上,強調因地制宜,因龍擇穴。楊公有多部風水經曲巨著。
傳承風水是壹門學問,更是壹種文化,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在風水的實踐過程中,建築是體現風水文化的重要載體。如牌樓,橋梁,廟宇,宗祠,住宅,墳墓,皇陵等等都烙有提供風水文化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