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
(1560 ~ 1600)明代文學家。字伯修,號石浦。湖廣公安(今湖北)人。27歲時,官翰林書院的編輯庶吉士考了第壹名。他曾經向焦□和李贄的弟子和尚求教。1589年(萬歷十七年),回到李,研究學術,以禪宗思想研究儒學,著有《李海篇》(今佚)。九年後回到北京,官至右庶子,任東宮講師。他崇拜白居易和蘇軾,他的書房被命名為“白素齋”。人們認為文章的精髓在於文字。古文是留下來的,要借鑒。“學其意,不必泥其言”。要想言出必先有“理”,“從生,從理到文”,如先秦兩漢、唐宋,“理皆填於胃,文隨”。其次,要有真情實感。“心裏沒有喜事想笑,沒有憂愁想哭。我得模仿我的耳朵。由此看來,他的詩歌創作不是模擬的,而是率真自然的。遊記散文,如《談山I》、《方上山I》、《小西天I》;竹簡如答同學會二、答三哥二、答朋友等,都很有感情,很感人。散文中的壹些章節如《讀大學》《讀論語》等,比較容易理解和警醒。但他的雜文大多以文人的閑情逸致、講道理、談禪為主,社會意義不大。詩歌創作不如散文,優秀作品少。著有《白素齋類集》22卷。
袁宏道
(1568 ~ 1610)明代文學家,“公安派”主教練,袁宗道二哥。字郎於,字無學於,師公與。荊州公安(今湖北)人。性格直爽,喜歡遊山玩水。舉人於1588年(萬歷十六年)。第二年,我去北京參加考試,失敗了。回國後,我向李誌取經,收他為師。從那以後,我受李誌思想的影響很大。公元1592(萬歷二十年)秀才。我不是當官的,和我弟袁宗道,我弟袁中道遊遍了楚國。公元1595年(萬歷二十三年),被選為吳縣令,功績卓著。不久,我將去參觀江南的名勝古跡。後來被授予順天教授,主管禮部。兩年後,他辭官回到李,住在六郎湖畔,學習寫作,遊歷廬山、桃源。公元1606年(萬歷三十四年),他進京接替曹的位置,不久就辭職了。兩年後,他再次進京,掌管吏部,調任外務大臣,奏請“年終驗官”,後來成為風俗。1609年(萬歷三十七年)遷吉訓閬中,赴秦中甸試。第二年,我請假去了沙市定居。同年九月初六病逝。傳世詩歌1700余首,遊記、書信、序跋、碑刻、傳記、日記、散文近600篇。最大的成就是山水遊記,清新帥氣,自成壹家。後人將他的詩全部編入《袁中郎全集》,還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袁宏道吉劍角》。
袁中道
(1570 ~ 1626)明代文學家,“公安派”領袖之壹,元宗道、弘道之弟。輕微的筆跡修復。荊州警方。16歲秀才,自詡英雄,性格豪爽,愛好交友,讀老莊佛學書籍。成人科目考試考了幾次都沒通過,直到34歲才考上壹個名額。高進士在孫山多次名譽掃地。從此沈迷山川,學佛禪,以詩酒自娛。弘道病逝,悲痛過度隱居玉泉山學佛修德,卻不改往生之誌。1616年(萬歷四十四年)考中科舉。第二年,他被授予徽州府教授,後來晉升為國子監博士。在此期間,他對自己的兩個兄弟和自己的作品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校對和出版,弘揚了“三原”作品及其文風。1620年(萬歷四十八年),升任南京刺史。1624年(天啟四年),升任南京大夫。兩年後他在南京去世,享年57歲。他的文學思想和他的兩個哥哥基本壹致,反對模仿抄襲,崇尚個性。他的作品包括《薛蝌齋集》和《幽居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