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音:pí xiū),粵音讀作"皮休"。相傳貔貅是壹種兇猛瑞獸,而這種猛獸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 在南方,壹般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
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中國傳統是有"貔貅"的習俗,和龍獅壹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
貔貅的作用
貔貅與麒麟有所不同,貔貅是兇狠的瑞獸,且護主心特強。有鎮宅辟邪的作用。
貔貅在風水上的作用,可分以下幾點說明:
壹、有鎮宅辟邪的作用。將已開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運轉好,好運加強,趕走邪氣,有鎮宅之功效,成為家中的守護神,保合家平安。
二、有趨財旺財的作用。除助偏財之外,對正財也有幫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三、有化解五黃大煞的作用用來化煞鎮宅和旺財,尤其在財運方面,貔貅是有較明顯作用 。
傳說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壹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漢書“西域傳”上有壹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註日:“桃拔,壹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但經過朝代的轉變,貔貅的形態比較統壹,如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常與前胸或背脊連在壹起,突眼,長獠牙。到現在常見到的貔貅多是獨角、長尾巴。 壹般制造貔貅像的物質有三類:
壹、 金屬——般以銅來制造,因為這壹類金屬是比較廉宜,且磨光後的色澤接近黃金。
二、 木材——壹些古老大屋會利用質堅的木材雕造貔貅,然後放在橫梁上,用來擋解煞。
三、 瓷器——以不同的玉種來制造。
不同的物質制造的貔貅像,都可擺放在風水的吉位上,很多地理師都認為有催財作用,而在八個不同的方位上,壹般擺放銅質制造的貔貅,催財力量會很強。其實貔貅對於正財或偏財都會有利的,所以貔貅像在近年有流行起來的跡象;不過,利用貔貅來催財,總帶點宗教色彩,故在玄空大卦的正神日貴神時或鳥兔太陽吉時,開光的貔貅催財力量是最強的,不論工作屬於正行或偏行。但有壹點要留意,作奸犯科的人,貔貅未必有催財之力,這便是靈獸的特性,而貔貅又以玉制的催財力量最強。
貔貅由來
據說貔貅是龍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銀珠寶,自然渾身寶氣 , 跟其它也是吉祥獸的三腳蟾蜍等比起來稱頭多了 , 因此深得玉皇大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 , 所以有壹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氣了,壹巴掌打下去 , 結果打到屁股 , 屁屁眼就被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 , 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 , 民間傳說公的貔貅代表財運,而母的貔貅則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 , 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壹次收藏壹對 , 才能夠真正的招財進寶。但如果要戴在身上 , 還是壹只就好 , 以免打架 , 以上均屬傳說 , 大家參考就好 !
貔貅的習性懶懶地喜歡睡覺 , 每天最好拿把他拿起來摸壹摸 , 玩壹玩,好象要叫醒他壹樣 , 財運就會跟著來。
另壹個貔貅的妙用是在案頭擺放貔貅飾物的話,可替妳趕走壞男人 , 避免不必要的騷擾喔。
據古書記載,貔貅是壹種猛獸,為古代五大瑞獸之壹(龍、鳳、龜、麒麟),稱為招財神獸。貔貅曾為古代兩種氏族的圖騰。傳說幫助炎黃二帝作戰有功,被賜封為 “ 天祿獸 ” 即天賜福祿之意。它專為帝王守護財寶,也是皇室象征,稱為 “ 帝寶 ” 。又因貔貅專食猛獸邪靈,故又稱 “ 辟邪 ” 中國古代風水學者認為貔貅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
貔貅有二十六種造型,七七四十九個化身,其口大,腹大,無肛門,只吃不拉,象征攬八方之財,只進不出,同時可以鎮宅辟邪,專為主人聚財掌權。
古賢認為,命是註定的,但運程可以改變,故民間有 “ 壹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 “ 的美好祝願。
龍之九子
龍在其形象形成過程中,曾海納百川的匯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到後來,這些怪異獸像在龍形象發展的同時糅合了龍的某壹種特征,形成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但龍之九子為何物,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壹而同。
據說壹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博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壹張清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眥、赑屃、淑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其實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如果非要選出九子來的話,也應該選出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的九個。李東陽也是壹時急於交差,所提之名單並不具代表性。
對於“龍生九子”,影響較大的壹種說法是:
長子囚牛,喜音樂,立於琴頭。壹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次子睚眥,樣子像長了龍角的豺狼,怒目而視,雙角向後緊貼背部。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等兵器或儀仗上起威懾之用。
三子嘲風,樣子像狗,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壹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征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四子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喜音樂和鳴叫,刻於鐘鈕上。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五子狻猊(suān ní),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地影響頗大。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六子赑屃bìxì,又名霸下,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壹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只腳拼命地撐著,掙紮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七子狴犴(bì’àn),又名憲章,樣子像虎,有威力,好獄訟,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故民間有虎頭牢的說法。又相傳它主持正義,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八子負屃(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或兩側。
末子螭(chī)吻,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魚形的龍(也有說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處眺望,遂位於殿脊兩端。在佛經中,螭吻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所以把它安在屋脊兩頭也有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可以發現這種說法中,長子囚牛和四子蒲牢都喜音樂,三子嘲風和麽子螭吻都位於屋頂,六子赑屃和八子負屃都圍著石碑,有重復之嫌。如果把他們二取壹,再補進其他壹些常見說法,會比較好壹些:
饕餮(tāotiè),樣子似狼,性貪吃,位於青銅器上,現在稱之饕餮紋。因它又能喝水,故古代也將其刻在橋梁外側正中,防止大水將橋淹沒。據民間傳說,這種怪獸貪吃無厭,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後,最後竟然吃了自己的身體,到最後吃得只剩壹個頭部,所以落下個“有首無身”的名聲。
趴蝮,又名蚣蝮,樣子似魚非魚,善水性,體態優美,飾於石橋欄桿頂端。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性情溫順,有點自閉癥,反感別人進其巢穴,故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
貔貅,在南方及東南亞壹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只進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壹只玉貔貅,寓意嘴大吃四方,只掙不賠。
“虎父無犬子”,龍那麽神通廣大,可以吞雲吐霧,興風作浪,成為中國老百姓幾千年來的偶像,它的兒子自然也非等閑之輩。龍也有女兒,但不那麽出名,《春光燦爛豬八戒》裏的女主人翁就是小龍女。龍的兒女都是千奇百怪,這和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兒女倒頗相像。不過歐洲人的思想畢竟比中國人開放,在他們的神話裏,天神宙斯就是風流甚至濫交的典型,壹會兒變成馬壹會兒變成牛的去調戲良家婦女,咱國家的龍可是規規矩矩,頂多也就來個“二龍戲珠”。在中國人眼裏,龍是權威與尊嚴的象征,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也說自己是“龍的傳人”。
另,貔貅在中國古代是對大熊貓的別稱。
貘屏贊
白居易的作品 《貘屏贊》(長慶三年,約莫公元八二三年,附錄全文如下)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為贊曰:
邈哉其獸,生於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劍戟省用,銅鐵羨溢。貘當是時,飽食終日。三代以降,王法不壹。鑠鐵為兵,範銅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茲。何山不(音:產)?何谷不隳?銖銅寸鐵,罔有孓遺。悲哉彼貘,無乃餒爾。嗚呼!匪貘之悲,惟時之悲!近來最火紅的動物,當屬貓熊莫屬。中國古代,它的別名又叫「貘」。而文人雅士描繪的頗多(附註:太平禦覽九百零八卷,獸部二十。有詳細資料),但最有趣與特殊的首推白居易的「貘屏贊」。文章的來由如下:白居易本來有頭痛的問題,延請畫工於屏風上,畫了貓熊的圖樣。為什麽呢?因為它「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皮毛保溫、而形象辟邪。果然自此以後,頭不再因吹風所苦,所以寫了這篇「貘屏贊」以滋紀念。
至於內容的大意:貓熊吃鐵維生,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銅鐵的消耗亦少,貓熊飽食終日,不亦快哉!後來、大量的銅鐵被鑄成兵器與造成佛像。貓熊就只得挨餓了。白居易於此對這可愛的動物,報以同情。
實則,白居易字裏行間存有弦外之音:首先,山海經的有關「食鐵」的描繪,未必全然盡信,故有「因有所惑」的字句。此外、對於銅鐵的運用亦頗有微詞,戰禍頻仍,兵器日多。人心惶惶,佛像隨增。但未有釜底抽薪之計,帝王能愛民如子,不輕啟戰端,怎會有銅鐵不足之虞?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壹種動物,與鳳、龜、龍***稱為“四靈”,並居四靈之首位。 被稱為聖獸王。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壹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壹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的解釋
漢許慎《說文解字》十:“麒,仁獸也,麋身牛尾壹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註雲:“狀如麕,壹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按何法《徵祥記》:‘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許雲仁獸,用公羊說,以其不履生蟲,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簡曰麟,鹹以為祥瑞之物。《禮記》禮運:“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壹些零件和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壹只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風俗
麒麟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鹿本身便是獸中馴良者,有力、善跑,大有益於人。傳說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麒麟是以鹿類為主,融合了牛、羊、馬的特點。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麽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對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對龍鳳文化的研究那麽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為周人原居西北,那時的西北,水草豐美,適宜鹿類的生長。
到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龍、鳳被最高統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綜合的意義,而成為最高統治者帝王、後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權利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
公元1419年,鄭和帶著馬林國國王贈送的長頸鹿回到了南京。由於長頸鹿長相極像中國民間傳說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國民對長頸鹿知之甚少,大家壹致認定,馬林國國王所贈長頸鹿就是麒麟。
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時,壹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佩掛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
1、麒麟乃是傳說中的神話動物,現實生活中或許並不存在;
2、麒麟在百獸中地位僅次於龍。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乃毛類動物之王;
3、麒麟對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獸。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據傳孔子即為麒麟所送;
4、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獸之壹。麒麟含仁懷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帝王興衰與麒麟的傳說很多;
5、麒麟與鳳凰壹樣,乃有雌雄,麒乃雄。麟為雌,麋身、牛尾、魚鱗、足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說)頭上有壹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為吉祥物,中國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史載漢武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圖繪功臣圖像,以表嘉獎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
7、麒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時,壹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佩掛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
8、麒麟或許就是長頸鹿?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回國後,帶回非洲地區的長頸鹿,當時明朝人沒有見過這種只有在熱帶草原才出產的大型動物,以為其是麒麟!所以才有上面朋友說的麒麟是長頸鹿壹說!
9、麒麟在西方世界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它的形狀如同壹匹長了角的馬。在《舊約全書》中獨角獸作為壹種希伯來傳說中的動物曾被頻繁的提到;日本著名動畫片《聖鬥士星矢》很多人都看過,裏面有壹個青銅戰士,長得和天馬星座的守護戰士星矢差不多,鎧甲也差不多,那就是獨角獸星座。
10、麒麟的形象現在仍然可以看得到。目前,中國現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鎮守瑞獸有多種神獸,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來,在南京中山門外,有壹雕塑,乃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征,取材於南京城外南朝蕭梁帝陵。此雕塑紋飾華麗,身軀趨向於獅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該雕塑挺胸曲腰,目目真口張,頸短而闊,昂首作仰天長嘯狀,獸身紋飾極富裝飾味,其體感強,且厚實,在重視整體感的基礎上,更註意誇張和變形,顯得壯美而有生氣。
麒麟送子
中國舊時生育民俗。祈子法的壹種。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征,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緯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誌.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癡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原註:“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於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壹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壹小孩,在堂前行繞壹周,謂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左邊 貔貅 右邊 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