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有什麽歷史?有什麽歷史名人?

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有什麽歷史?有什麽歷史名人?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歷史名人

高歡(公元496~547年),字賀六渾,世居懷朔鎮。公元525年杜洛周在上谷起義,高歡參加了起義軍,公元532年,自封大丞相,公元534年,控制北魏,使北魏皇帝成為傀儡,公元547年,病逝,享年51歲。公元550年,高歡的小兒子高洋建立北齊王朝,謚高歡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白蘭文(1869年~1932年),祖籍廣東省,醫術高超,20歲時考中進士,入翰林院,任太醫院醫正、隨駕待詔禦醫。“戊戌變法”失敗,潛逃出京,流落到固陽境內的小號子村,隱姓埋名行醫,因醫好壹位準備入殮的女病人,壹針起死回生,人們稱“活神仙”。1932年5月13日,在東營盤梁病逝,因家中無積蓄,由商會發起“捐助”,送殯者人山人海,官宦人家也難以相比。

白之炯(1913~1981),字旭初,出生於境內原東勝永鄉楊八渠子村,是白蘭文的長子。1950年,參加包頭市醫務工作者聯合會,1951年市政府選派到中央衛生部進修,後組織了包頭財神廟街聯合診所;1956年,投資16000元在昆區白雲路建立了中醫診療分所,並出版了《癌癥指南》、《家傳秘方驗方》兩篇論著。先後任市衛生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市醫藥學會副理事長,市第壹醫院中醫科主任、主治醫師,包頭第壹附屬醫院負責人兼中醫科主任等職。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熱心培養中醫後繼人才。1981年,病逝。

張國林(1909年~1972年),字茂才,出生於境內原白靈淖鄉土龍灣村,祖籍山西祁縣。1932年,考取了北平大學法學系,加入了中國***產黨。1941年後,先後任傅作義部、綏遠省騎第五師副師長、保安處少將處長、第三區公署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1949年積極協助董其武醞釀“九壹九”起義事宜,參與起草綏遠省和平解放的草案。1948年,創辦了固陽縣第壹所中學——知行中學(即現固陽第壹中學前身),任名譽校長。綏遠和平解放後,任綏遠省人民政府委員、工商廳副廳長、商業廳副廳長、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等職。

蘭瑞(1894年~1966年),出生於山西省崞縣,後遷居固陽縣原東公此老鄉東官莊子村。1937年之前,任包頭騎四團連長等職;1937年,任“綏遠民眾抗日自衛軍”第八路團長;1939年,任大青山抗日遊擊第五師師長,在大青山與日偽軍展開了長期的鬥爭;1945年日軍投降後,任警察大隊大隊長,“綏遠省獨立騎兵第十五團”上校團長;“9.19”和平起義,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五師第四團團長,330團團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66年病故。

孟家憲(1919年~1984年),男,漢族,農藝師,出生於吉林省榆樹縣。1945年畢業於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1963年調到固陽縣農業局,先後開展了小麥、蓧麥、山藥、胡麻等農作物優良品種引進、繁育、試驗、推廣、選出了適應固陽地區生長的小麥、蓧麥、山藥、油料、豆類等10多個品系,增產效果顯著,為增產增收做出了較大貢獻,多次受到自治區、包頭市和固陽縣的表彰。

陳汝誥(1921年~1979年),男,漢族,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遼中縣。1942年在日本帝國大學農學部畢業回國,先後在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北京合作農場、內蒙中灘農場任副研究員。1972年到固陽縣原九份子鄉興隆遠塔大隊蹲點搞農業科學試驗,直到1979年病逝。期間,推廣科學種田,總結出了小麥豐產的間、混、套種模式,提出了豐產栽培“四個革命”,即耕作革命、種子革命、肥料革命、種植革命;“四改壹平”即改淺耕為深耕,改春施肥為秋施肥、改春匯地為冬匯地、改當地品種為良種,平整土地,取得極大成功,小麥畝產達520公斤,全縣水澆地小麥首次突破千斤大關,為糧食生產特別是水澆地小麥、土豆豐產做出較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