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知音難得,因此伯牙子期的友情就成為了千古絕唱。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表現了伯牙對於子期作為唯壹知音的深厚友情,以及敬重和珍惜,伯牙痛心於子期的早逝,以此表達了知音難覓的悲傷情懷。
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最早見於戰國鄭人列禦寇著《列子》壹書中有關於伯牙撫琴的故事。
經考證,伯牙本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史誌載鐘子期為漢陽集賢村人氏,鄉民以子期為榮,口耳相傳壹句俚詞:“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
擴展資料:
1、《伯牙鼓琴 》創作背景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親途中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呂氏春秋》壹書中有關於伯牙絕弦的民間故事。
2、《伯牙鼓琴 》典故
春秋時期,有壹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壹位真正的藝術家。
有壹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人情趣的方法。我帶妳前去,讓他給妳講講,能夠大大提高妳的藝術水平。”於是師徒兩人備了幹糧,駕船出發。到了東海蓬萊山後,成連先生對伯牙說:“妳留在這裏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