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出生於1900多年前的東漢中期,但具體年份失考,有關記載蔡倫的史料都是劃了壹個“?”號,成了謎團。這可能是與他死後被“國”除名而缺失了檔案記載所致,也許是他本人早在為進皇宮當官宦便故意隱瞞年齡有關 。
據南宋開國侯、洋州剌史楊從儀於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所撰《漢龍亭侯蔡公墓碑》,稱蔡倫生於辛酉十壹。清光緒年間劉馨伯撰《洋縣誌備錄》,也稱蔡倫生於辛酉季秋。辛酉年是漢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 。
《蔡倫年譜簡編》則將蔡倫生年記為公元63年 。 壹般的說法是蔡倫出生在今桂陽縣。在寶山腳下,俗稱蔡子坪這個地方。東漢官方史書《東觀漢記》和南朝宋人範曄的《後漢書》都是這樣記載的:“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燕塘鄉紅溪村蔡家現存的清乾隆三十四年續修的《蔡氏宗譜》,記述沿革時引續康熙八年序稱:“余始祖大漢受封龍亭侯諱倫字敬仲,住桂陽城南。”清同治《桂陽直隸州誌》載:“今州南門有蔡倫井,傳雲倫故居也” 。
但長期以來仍有些問題,尤其原桂陽郡兩個屬地對蔡倫故裏的具體地點爭論不下。桂陽郡治郴縣、耒陽縣也有可能是蔡倫的出生地。 史書上關於蔡倫造紙的記載十分簡略,只說他“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作為壹項偉大的發明,材料的選取、工藝的改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過程必然艱難曲折,涉及的技術問題也很復雜,擱在現代,寫幾十篇論文、幾部書都沒有問題,但史官卻十分吝嗇,只用了不足20個字全部交代完了。不過,這個記載雖簡略,卻很確切,認定紙的發明人是蔡倫,長期以來,成為定論。但近些年來,頗有人提出異議 。
人們認為紙是蔡倫發明的主要是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後漢書》的大部分原始史料,來自東漢官修史書《東觀漢記》。《東觀漢記》是東漢漢明帝劉莊在位時期(公元58年-公元75年),由大學士劉珍、班固等人執筆編寫的國史。其中蔡倫傳這壹篇,又是後來崔寔、曹壽和延篤等三人奉東漢漢桓帝之命在公元151年補寫的。這時距離蔡倫去世才30年。作者跟蔡倫是同時代人,因此有學者認為,《東觀漢記》記述的內容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
有人認為,要查《東觀漢記·蔡倫傳》的原文,必須撇開明清輾轉相抄的輯錄本,直接從隋唐的古籍中尋找線索。因為那時的《東觀漢記》跟漢朝原本是比較接近的。如果拿隋朝《北堂書鈔》、唐朝《藝文類聚》和《初學記》等書所引用的《東觀漢記·蔡倫傳》中的文字,跟《後漢書·蔡倫傳》相對照,它們在內容上和提法上確有不同。隋唐時期學者引用的《東觀漢記·蔡倫傳》原文文字簡潔,而範曄所寫的文字詳盡;前者無“造意”二字,後者卻有“造意”二字。據此,有學者認為範曄寫《後漢書·蔡倫傳》可能有失真之處,甚至有部分虛構和杜撰的嫌疑 。
到了唐朝以後,更是有不少人對蔡倫發明造紙術提出異議。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寫道:“漢興,有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意思是,早在漢朝初年,就已經用紙逐漸代替竹簡做書寫材料了。到東漢和帝年間(公元105年),蔡倫領導皇家作坊裏的工匠,改進和提高了造紙技術。北宋陳槱在《負暄野錄》中說,“蓋紙,舊亦有之。特蔡倫善造爾,非創。”南宋史繩祖在《學齋拈畢》中認為,“紙筆不始於蔡倫、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於前世則有之,謂紙筆始於此二人則不可也。 ”
但是,也有很多人堅持認為《後漢書》的記載是準確的,《後漢書》裏的蔡倫傳不可信的說法,缺乏深入考證。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後漢書》和《東觀漢記》裏蔡倫傳的記載,經過查對《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輯出的原文,兩相對照,文字大體相同。而記載中“造意”二字就意味著發明創造。而且,蔡倫壹度被視為罪人,冤死30年之後才恢復名譽,誰敢貿然不如實地給他立傳?更談不上誇大其詞地頌揚他了。因此,以記載蔡倫造紙最早的史書為依據,說他是我國造紙術的發明者,並不過分 。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的壹個漢墓裏,出土了壹張紙。這張紙又薄又軟,紙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繪的山、川、路等。據考證,這是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2010年7月出版的《中國考古學·秦漢卷》,根據20世紀以來的考古發現指出,“早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已創造出了麻質植物纖維紙。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不斷進展,在陜西、甘肅、新疆等地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中發現西漢不同時期制造的古紙,從而引起了造紙起源問題的大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