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儒家四書五經之壹。據文獻記載: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蔔之書而得以幸免。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晉時代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八卦和五行說不同。
1973年初,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周易》
釋文發表在《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熱潮。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張立文《帛書周易註釋》,韓仲民《帛易略說》;帛書《易傳》釋文,最初見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第六輯,朱伯昆主編《國際易學研究》第壹輯、《續編四庫全書》經部第壹卷、四川大學出版社《易學集成》等書。本世紀以來,帛書《易傳》新釋文又見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廖名春《帛書〈周易〉論集》、丁四新《楚竹簡與漢帛書〈周易〉校註》等。帛書《易傳》***包括《二三子》、《系辭》、《衷》、《要》、《繆和》、《昭力》六篇。邢文《帛書周易研究》是第壹部學術專著。
1994年在香港文物市場發現了楚竹書《周易》,經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關校註,十分豐富。 演算易經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象數派註重從八卦所象征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蔔。前者如王弼、程頤,當代有山東大學教授劉大鈞等。後者如京房、邵雍等詳見《出生時間與命運》。
明代末年,《易經》被傳教士翻譯並傳播到西方
十七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Joachim Bouvet,漢名白晉,1662年-1732年)的介紹、更將《易經》以二進制解釋。現在無論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
根據江弘遠《京房易學流變考》壹書
自從《京氏易傳》出現後,受朱熹、惠棟,以及《四庫總目提要》的推波助瀾,均認為此書及其條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書以沈延國論點加以延伸,確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統領的六十卦反復配六十鐘律,八宮卦、納甲、納音則是由荀爽、虞翻、幹寶等另壹非京氏《易》學流派演變而來,從《京氏易傳》出現後,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易經沒有最好的註釋版本,只有自己喜歡不喜歡。最簡單的易經講解是南懷瑾的《易經雜說》,講了很多小故事,網上有電子版。比較流行的註解本是黃壽祺、張善文師徒合作的《周易譯註》,這裏面集合了很多大家的觀點,是我知道的最全面權威的,適合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