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本身就是壹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富庶著稱的國家。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這樣的盛世,讓國王沒什麽好擔心的。這也導致了整個南宋,從君主到大臣到平民,都無心打仗,過著安定的生活。
南宋雖然沒有打仗的想法,但是當時南宋地區以物資豐富,工業發達而聞名,這也讓到處打仗的蒙古軍隊垂涎三尺。元軍始祖忽必烈為了得到南宋的財寶,命令蒙古將軍張弘範清剿南宋。
張紅帆的父親是蒙古族,母親是漢族。他從小隨母親生活,對南宋的情況非常熟悉。再加上南宋人民習慣了安定的生活,士兵平日不練兵是常事,使得張弘範率領的蒙古士兵進攻南宋大獲成功。
雙方鏖戰六年,南宋軍隊被元軍逼得步步後退。最終,南宋都城襄陽也被元軍攻陷。沒有了首都,大家只好退到崖山與元軍做最後壹搏。崖山是壹個地勢極其險要的地方,三面環水,只有壹條路可以通過。宋軍將軍張士傑的本意是利用崖山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守住這條唯壹的通道,構築周邊的防禦關卡,伺機壹舉擊潰元軍將士。
沒想到防禦關卡還在修建的時候,元軍的張弘範已經率軍包圍了崖山。知道崖山只有壹條路的張弘範,在與曹操作戰時,就計劃效仿劉備火燒赤壁的方法,也對崖山上的南宋軍隊實施了這壹計劃。好在張世傑對此早有防範。宋軍呆的船上沾滿了泥漿,袁俊發射的火箭根本無法燃燒。
張洪範的計劃失敗了,他決定留在這裏,以包圍的形式保衛宋軍。結果,宋軍被困在了懸崖上。幾天後,余糧逐漸耗盡的宋軍開始表現出絕望。小王趙敏看到這壹幕,就知道南宋已經沒運氣了。南宋覆滅後,為了避免落入元軍之手,趙敏決定跳海殉國,而照顧他的大臣盧秀福知道趙敏的想法後,也決定壹起跳海。
趙敏跳海身亡的消息傳到南宋軍隊後,十幾萬士兵為此痛哭流涕。為了表示寧死不屈的決心,將士們決定效仿國君,壹起跳海為國捐軀,與元軍的最後壹戰不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