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搜風潤腸丸簡介

古籍中的搜風潤腸丸簡介

處方沈香檳榔木香青皮(去白)蘿蔔子(炒)槐角(炒)陳皮(去瓤)枳殼(炒,去瓤)枳實(麩炒,去瓤)三棱(煨)木通各15克郁李仁(去皮)30克制法上藥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理氣潤腸。治三焦不和,胸中痞悶,氣不升降,飲食遲化,腸胃燥澀,大便秘結。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用木瓜湯送下。摘錄《袖珍方》卷壹引《太平聖惠方》《袖珍》卷壹引《聖惠》方名搜風潤腸丸組成沈香5錢,檳榔5錢,木香5錢,青皮(去白)5錢,蘿蔔子(炒)5錢,槐角(炒)5錢,陳皮(去瓤)5錢,枳殼(去瓤,炒)5錢,枳實(麩炒,去瓤)5錢,三棱(煨)5錢,木通5錢,郁李仁(去皮)1兩(壹方有大黃,無木通)。功效常服潤腸,導化風氣。主治三焦不和,胸中痞悶,氣不升降,飲食遲化,腸胃燥澀,大便秘硬。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木瓜湯送下。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瘋門全書》方名搜風潤腸丸組成紋大黃(酒拌,9蒸9曬)3兩,家桃仁(開水泡,去皮尖,凈油)1兩,凈銀花(酒蒸)1兩,片黃芩1兩,郁李仁(取凈肉)5錢,土麻仁(炒)1兩,胡麻仁(炒)1兩,黑元參1兩,嫩苦參(酒蒸)1兩,威靈仙(酒蒸)1兩,香獨活2兩,白鮮皮(酒蒸)1兩,京赤芍(酒炒)1兩,白蒺藜3兩,陳枳殼1兩。功效去六腑積熱,舒暢經絡。主治大麻瘋。用法用量每服3錢,每日早、晚滾水送下。制備方法上為蜜丸。

詳見百科詞條:搜風潤腸丸 [ 最後修訂於2009/12/11 11:01:47 ***576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