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寫古人與今人對比的文言文

寫古人與今人對比的文言文

1. 有關古人優點對比自己的名句中國古文

在《三國演義》中“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郭嘉有壹段評價曹操有點與袁紹不足的論述,非常精彩:

嘉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高祖惟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

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

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

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

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

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

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2. 古人墓誌銘中,寫比較好的有哪些

古文

①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壹般不包括“駢文”)。②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體叫做古文,特指許慎《說文解字》裏的古文。

詳解②

古文是指春秋戰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把古文與大篆相提並論,說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稱。

由於古人無筆墨,於是就用竹簽點漆,在竹筒上寫字,稱為書契文,亦叫竹簡書。因竹硬漆膩,書寫不流利,寫出的字頭粗尾細,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書或蝌蚪文。凡是竹簡漆書,都可以叫蝌蚪文,不壹定非他頡所書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經》、《論語》、《春秋》、《尚書》、《周禮》、《呂氏春秋》、《孝經》等等古書上的文字,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

與駢文相對而言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魏晉以後駢儷文盛行﹐講究對偶﹐句法整齊而文詞華麗。北朝後周蘇綽反對駢體浮華﹐仿《尚書》文體作《大誥》﹐以為文章標準體裁﹐時稱“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語言寫作文章。其後﹐至唐代韓愈﹑柳宗元等﹐主張恢復先秦和漢代散文內容充實﹑長短自由﹑樸質流暢的傳統﹐即稱這樣的散體文為古文。韓愈《題歐陽生哀辭後說:“愈之為古文﹐豈獨取其句讀不類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師說》說:“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稱﹐並為後世所沿用。唐代優秀的古文家﹐雖以復古為號召﹐卻富有革新精神。他們既強調“道”的重要﹐也很註重“文”的作用﹐並崇尚創造﹐主張“惟古於詞必己出”﹑“文從字順各識職”(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他們所作的古文﹐實際上是壹種新型散文﹐從當時口語中提煉而成為壹種新的書面語言﹐有自己的個性與時代現實性﹐也有部分較為艱深僻澀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導“文必秦漢”的何景明說:“夫文靡於隋﹐韓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韓。”(《與李空同論詩書》)﹐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韓愈的所謂古文與先秦漢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繼承又有所創新的。

3. 怎麽才能寫好古代的文言文

要學好文言文,就要多做這方面的題目或者多看壹些文言文方面的書,多翻譯壹些文言篇目和故事,從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麽問題了。

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4. 關於文言文

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 壹、對文段用心地默讀三遍。

二、查看文段後的有關註釋。 三、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

四、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 五、認真閱讀最後壹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

文言文閱讀相對是難點,壹般同學往往讀了壹遍不很懂。此時,要迅速瀏覽壹下試題要求,特別是最後的內容概括判斷題,仔細閱讀,能夠了解全文大致內容,因為這道題往往有壹項不符原文,其他三項都正確,就是有壹項錯誤也往往是細節問題。

那麽通過解讀最後壹題,就會馬上了解全文內容,再去讀原文,就會事半功倍,化難為易。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麽問題了。

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

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

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

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

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怎樣背誦文言文?中學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較多,明珠璀璨,字字瑰麗。可壹說到背誦,不少同學就開始“頭痛發暈”,即使勉強背會,過上壹段時間,也還是“物歸原主”,把課文還給了課本,考試時往往會出現“空白”、“杜撰”、“改寫”等癥狀,患上了“文言背誦健忘癥”。

以下提供幾個“處方”,供備用。背誦文言文第壹處方:邊讀邊譯,讀懂文意。

很多同學在背誦文言文時不願意翻譯。他們認為,翻譯費時費力。

就選擇機械記憶,通過反復誦讀來記憶。同學們正是記憶力強的時候,這種方法很有效果,但缺點是容易忘記,原因是囫圇吞棗。

邊讀邊譯,即讀壹句翻譯壹句,這樣看起來笨壹點,但是,由於懂得了意思,記憶水到渠成,往往不會輕易忘記。如《陳情表》第壹段,可以這樣做:讀壹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然後譯:以,因為;險釁,坎坷、罪過,即艱難禍患;夙,早時;遭,遭遇;閔,通“憫”;兇,不幸;“我因為艱難禍患,很早就遭遇不幸”。

這樣邊讀邊譯,譯,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於記憶、背誦。背誦文言文第二處方:化“長”為“短”,化整為零。

把文章分成幾個短小的部分來背。由句到段,由段到篇。

這樣壹來,每次背的內容少了,難度減小了,速度加快了,最後把幾個部分連起來背熟。同時,可以把每句的首字或關鍵字寫下來,提示自己。

如《赤壁賦》第壹段,把“壬、七、蘇、清、水、舉、誦”等字寫下來,作“舞臺提示”。背誦文言文第三處方:抄寫課文,強化鞏固。

中國傳統的背誦秘訣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用抄寫的辦法來加強記憶是背誦的“靈丹妙藥”。

準確,深刻,可以避免默寫別字,又能幫助理解文意。同時,可以把抄寫的文章當成“隨身記”,利用點滴時間幫助記憶。

背誦文言文第四處方:學以致用,為我所用。書到用時方恨少,絕知詩文要應用。

同學們可以在平時的聽說讀寫中,有意識地對所背誦的東西進行應用、化用、評析。把美妙的詩文加入到自己的知識寶庫之中,用它們長久地陶冶情操,變成自己無價的財富。

記憶的目的正在於此,這也是背誦真正的歸宿。

5. 好壹點的文言文

甲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隔絕。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旦鼎測刮爻鈣詫水超驚,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蒼然白發,頹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第二文段(甲)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第三文段〔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範仲淹《嶽陽樓記》) 〔乙〕上①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膚當去奢省費,輕徭③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升平④,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註①〔上〕皇上,這裏指唐太宗,②〔不暇〕顧不上。③〔徭〕古時統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

④〔升平〕太平。 第四文段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節選自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選自(醉翁亭記)) 第五文段(甲)若夫日出而林霖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間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修之來此①,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②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

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與民***樂,刺史④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註: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

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稱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