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字的含義是魚遊水貌,從水山聲。
古籍解釋:《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晏切,音訕。《說文》魚遊水貌。又以簿取魚曰汕。《詩小雅》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傳》汕,樔也。《釋文》樔或作罺。《爾雅釋器》罺謂之汕。
《疏》郭璞曰:今之撩罟。李巡曰:汕,以簿取魚也。《韓愈詩》況住洛之涯,魴鱒可罩汕。又水名。《史記·朝鮮傳註》張晏曰:朝鮮有濕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朝鮮取名於此。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切,音產。又《集韻》師閑切,音山。義同。
汕頭:
汕頭,別稱鮀城。其位於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鄰揭陽;南瀕南海;東與臺灣隔海相望。汕頭隸屬於廣東省轄市,全市總面積***2199平方千米。截止2021年3月30日汕頭全市下轄6區1縣。截至2021年末,汕頭常住人口為553。04萬人。汕頭是潮汕四市之壹,經濟特區,亦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
2021年6月,汕頭入選2021年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名單。早在1萬多年前潮汕已有人類生活史;晉朝至清朝,汕頭隸屬廣東省潮州府;清康熙年間於潮州府建沙汕頭炮臺,雍正年間簡稱汕頭。
民國元年1914年屬廣東省潮循道;1921年3月,沙汕頭設立汕頭市政局;1930年,汕頭市政局設汕頭市,隸屬廣東省政府;1968年,成立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治駐汕頭市;1983年7月,汕頭地市合並,汕頭市為省直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