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東京夢華錄》讀後感

《東京夢華錄》讀後感

孟元老 ,原名孟鉞,具體生卒年待考,號幽蘭居士,北宋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宋代文學家。曾任開封府儀曹,北宋末年在東京(今開封)居住二十余年。金滅北宋,經歷“靖康之難”後,孟元老南渡,常憶東京之繁華,於南宋紹興十七年,即公元1147年撰寫成 《東京夢華錄》 ,自作序。《東京夢華錄》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壹筆。

北宋末年,金軍大舉南下,開封數次被圍。公元1127年,徽宗、欽宗二帝及太妃、太子、宗室三千人被金軍虜去北方,輦轂繁華、壯麗輝煌的宋都頃刻間煙消灰滅,宗廟毀廢,北宋滅亡,史稱“ 靖康之難 ”。靖康之變,中原人士大多隨朝廷南下,孟元老正是在此背景下,離開東京(今開封),南下江南,避地兩浙。隨著時間的推移,孟元老故國故鄉之思時刻縈繞心頭。懷著亡國之痛以及思鄉之苦,孟元老開始追憶起自己年幼隨父宦遊南北,來到京師,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橋西夾道之南,感受東京開封府的風土人情。而《東京夢華錄》正是孟元老追憶的 筆記體散文 。

《東京夢華錄》追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俗人情,所記大致以 宋徽宗崇寧年間到宣和年間 為主,約公元1102年-1125年,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在這壹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書中更是從都城的範圍到皇宮建築,從官署的處所到城內的街坊,從飲食起居到歲時節令,從歌舞曲藝到婚喪習俗,幾乎無所不包,不僅可以深刻了解那個歷史時代的民風時尚,同時也能感受到宋代發達的經濟和繁榮的城市生活,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壹部重要的歷史文獻古籍,可以說是文字版“ 清明上河圖 ”。

鑒於時間久遠,且歷史文獻有限,現如今我們提起宋代,多數人首先想到用“ 積貧積弱 ”來形容宋代。的確從壹些史料來看,宋代財政經濟赤字,軍事壹塌糊塗,統治疆域也遠不如漢唐統治時期。但這並不能完全代表宋代,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理解的片面誤差。宋代財政赤字,並不意味著經濟衰退;軍事不強,並不意味著國家實力薄弱。其實宋代的財政壓力,壹個重要原因是政府調集民間物資的方式,不再是無償征收,而是購買;軍事戰績雖不算強,但防守有余,甚至可以說其軍事防守能力要優於唐朝時期的能力。

近年來西方學界普遍認為,中國從宋代開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政治統壹體。從宋代直到18世紀,中國的生產和消費,壹直在主動影響印度洋地區和伊斯蘭世界,甚至影響到了歐洲的商業模式和貿易平衡。宋代時期的中國,無論從科技、城市經濟,還是農業、工商業等各個領域,不僅彌補了唐朝留下的崩潰的市場體系,更是形成了新的城鄉市場、商品經濟、契約關系。宋代時期甚至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由政府發行的紙幣———“ 交子 ”,在宋徽宗時期,全國人口甚至增長到了1億人。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讓宋代的城市化水平,在封建王朝中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另外宋代也是中國經濟史上,首次工商業、城市經濟的稅收超過了農業稅收。

作者正是基於生活在這樣壹個宋代時期,讓其南渡之後,不斷追憶曾經東京開封府的過往美事,所著的《東京夢華錄》不僅局限於作者見聞,也包括當時的地方誌、雜書,可以說是壹種綜合史料。《東京夢華錄》全書大致包括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布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當時東京的漢族民風習俗、時令節日,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多個章節。

書中第壹卷作者重點向讀者描繪出,壹座當時世界上 最大、最繁華 的宋代都城東京開封府。在作者筆下,我們知道開封分為宮、裏、外三道城墻,每面城墻上開有三四座城門,每座城門外面有三層甕城,三道城墻將這座城市化為若幹區域。宮城即皇城,宮城周長五裏,南面三門,東、西、北三面各僅壹門,東西門之間有壹橫街,街南為中央政府機構所在地,街北為皇帝居住生活區。由於宮城原來規模較小,宋徽宗時在宮城外北部營建延福新宮,實為宮城的延伸和擴大。裏城,又名舊城,即唐代汴州舊城,周長二十裏,除東面兩門外,其余三面各三門。外城,改築後周長五十裏,城高四丈,城樓建築宏偉壯麗。城外有護城濠,名叫護龍河,比汴河寬三倍。外城南面三門,東面兩門,北面四門,西面三門,另有水門多座。

作者生活的東京開封府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都城,同時也培養了諸多手工業主,開了諸多店鋪。孟元老從第二卷開始,陸陸續續介紹諸如姜行、紗行、牛行、馬行、果子行、魚行、米行、肉行、南豬行、北豬行、大貨行、小貨行、布行、食店、茶坊、酒店、客店、饅頭店、面店、煎餅店、瓦子、妓院、雜物鋪、藥鋪、金銀鋪、彩帛鋪、染店、珠子鋪、香藥鋪、靴店等三十多種行業。另外作者在書中提到的知名酒樓店鋪,如“白礬樓”、“潘家樓”、“欣樂樓”、“遇仙正店”、“中山正店”、“高陽正店”、“清風樓”、“長慶樓”、“八仙樓”、“班樓”、“張八家園宅正店”、“王家正店”、“李七家正店”、“仁和正店”、“會仙樓正店”等大型高級酒樓“七十二戶”,而書中總***提到的店鋪竟然高達百余家。孟元老筆下,無論是手工業者還是知名店鋪,其實僅僅是東京開封府繁華表面的冰山壹角。

如此盛大繁華的都城,讓身處其中的東京百姓受益匪淺。遊走於各種手工業者編織而成的店鋪中,形成“ 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相互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盛況。同樣為了豐富市民夜生活,孟元老介紹,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追求更多的商業利益,讓原先坊市制下長期實行的“夜禁”自然而然宣布取消,開封城裏逐漸出現了 “夜市”、“早市”和“鬼市” 。當熙熙攘攘的人流沈浸於商家構造的“夜市”、“早市”、“鬼市”後,各種店鋪的夜市直至三更方盡,五更又重新開張,而市民的交易更是呈現 “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壹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奇景。

書中孟元老除了向讀者介紹繁華的都城、熱鬧的市場,更向讀者展示了宋代那些不為人知的娛樂活動、節慶飲食。作者對著名的戲劇場所“勾欄瓦舍”及宮廷教坊、軍籍、男女樂工、騎手、球隊等均做了詳細描繪,這些描寫對日後研究中國戲曲、小說、雜技史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從卷八開始,作者陸續介紹壹些節日的日常習俗、飲食,如端午節等,豐富的飲食介紹給讀者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篇幅不長的《東京夢華錄》,可以說是對宋徽宗年間東京開封府的社會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做了詳實的記載和詳盡的論述,為後人留下了探索那個時代各個階層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寶貴資料。

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開創了以筆記描述城市風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體裁,如同畫作《清明上河園》壹樣,對考察研究北宋城市經濟發展史具有重要的意義。清代紀曉嵐編著《四庫全書》時,更是將其收入其中,稱其為可以與《宋史》相關內容“ 相互考核,不可謂無裨於史學也 ”。《東京夢華錄》自問世以來,先後誕生了 南宋淳熙本、元刻本、明弘治本、明嘉靖本 等多個版本,其中最有價值、最為推崇便是元刻本、明弘治本。因壹次偶然機會,獲贈到壹本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全新《東京夢華錄》,作為全新版本的《東京夢華錄》更是將元刻本與明弘治本二者融合於壹體,向讀者展示出最精華、最完整的宋代文化歷史。

《東京夢華錄》是孟元老逃離北方戰亂、遠遁南方後的追憶故國之作。書名中“ 夢華 ”二字,可以直接理解成為“ 只有夢中,才能再見故國的繁華 ”。歷經北宋末年“靖康之亂”的洗禮,讓孟元老不得不遠離生活多年的東京開封府,來到陌生的南方。正如北宋著名詞人晏殊曾說“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盡管繁華落盡二十載,然孟元老夢境中依然念念不忘舊時的風華。出於“舊都風華常念遠”的動機,孟元老創作了十卷本的《東京夢華錄》,詳細描述了東京開封府的城市布局、宮廷儀式、市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將夢中情境在神奇的文字符號間跳躍呈現,給世人壹種“ 夢回大宋 ”的感覺。

作為中國筆記文學的經典之作,《東京夢華錄》宛若繁華盛世般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帶給人們壹幅有溫度的風情畫卷,也讓讀者體驗到宋代的文化特質,感受到宋人的生活態度。偶然機會獲得這本《東京夢華錄》,剛開始翻閱便被書中每篇文章以文言文與白話文交替呈現形式而嚇到, 疑慮 自己枯燥乏味的文化素養,難以讀懂這本厚重的書籍。然而當我靜下心,讓自己嘗試慢慢去閱讀品味時,最初閱讀時那份害怕疑慮瞬間轉化為 震撼 驚奇。

至今已近千年的宋代,由於歷史文獻的缺乏,讓多數人對宋代的印象依然停留在“積貧積弱”,而我同樣如此。當我靜下心來,翻開書頁,僅僅把序言讀完,便被震懾住了。宋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國家,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真正意義上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的時期。《東京夢華錄》更是作者帶領讀者“夢回大宋”,重新體驗感受宋代的繁華盛世。當序言中作者陳述緩緩展開,恰似徐徐拉開了精美的《清明上河圖》卷軸,宛若身臨其境,來到東京開封府孟元老面前,聽他娓娓道來,講述他的生活、他的住地、他的都城、他的習俗。。。

全書***十卷,隨著書籍的逐漸閱讀深入,宛若陪同孟元老踱步於東京城中,聽他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歲月滄桑。獨特的城市格局,讓商業區與居住區有效融合在壹起,曾經歷朝歷代引以為傲的“坊、市分離制度”,在宋代或被破壞、或被拆除,這也讓東京成了中國古代 第壹個 敞開形的城。城市格局的改變直接影響隨處可見的商業店鋪臨街開設,街頭巷尾、橋邊路口等流動商販熙熙攘攘。站在橋上,望眼河中的船,可謂“ 大船不知其數,兩日見過三四重著船千萬也 ”。商業的繁華甚至把原來人跡罕至的佛門清凈之地,變成了人聲鼎沸的市場。

來到陌生神秘的宋代,慶幸身邊有壹位出色的向導———孟元老。見證了白天的繁華盛世,日暮降臨,孟元老帶著我出朱雀門,來到龍津橋,便來到了東京著名的夜市。孟元老介紹" 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 "。夜市的繁華,同時也印證了都城的安定祥和。夜市的美食數不勝數,讓我飽嘗了舌尖上的幸福。品嘗之際,孟元老向我介紹東京開封府知名飲食及酒樓,都城匯集了全國飲食的精華,什麽煎、炒、烹、炸、蒸、煮、鹵、燉等更是無所不包,可以說“ 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 ”。都城內知名酒樓更是“ 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余皆謂之腳店 ”。各種美食應有盡有,真是壹幅舌尖上的幸福畫卷。

品嘗結束,向導孟元老帶我感受東京開封府的夜生活,來到壹家娛樂休閑的大型綜合體———“ 瓦子 ”。近百座瓦子加上裏面數十座表的勾欄,讓市民欣賞到諸如歌舞、雜劇、相撲、傀儡戲、評書等表演形式。孟元老告訴我,這裏“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可以說勾欄瓦子是現代文藝活動的源頭,更是標誌藝術從宮廷走向了民間。身處瓦子,觀看勾欄演出,孟元老再次向我介紹東京開封府其他的娛樂活動。孟元老介紹,節氣對農村人來說,是耕作收獲的時間表;而對開封人來說,卻是精致生活的譜表。不同時節,不同節日,這裏均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妝容、不同的飲食,壹年四季,讓都城內無時無刻都充滿熱情活力。

1000年以前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都城東京開封府人口更是高達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繁榮、最龐大的城市。初讀《東京夢華錄》,在向導孟元老的帶領下,夢回大宋,然孤帆遠影碧空盡,繁榮昌盛的背後卻留下無盡的 蒼涼與悲傷 。全書完結,伴隨孟元老介紹完畢最後壹抹斜陽、最後壹縷陽光,夢醒了,到頭來終究還是壹場空。正如孟元老自己在序言中介紹那樣“ 太平日久,人物繁富。垂髫小兒,嬉戲鼓舞,白頭老人,不知幹戈。壹年四季,觀燈賞月,雪景花會,七夕乞巧,重陽登高。舉目望去,盡是青樓畫閣,珠簾繡戶。 ”

“白頭老人,不知幹戈”,我似乎感受到作者佇立於南朝半壁邊緣,極目遠眺,卻又難掩孤獨寂寞之感。掩映之下,我仿佛看到那個時代的驚鴻掠影,滄桑寂寥。繁華盛世,很多人到死也不願正視現實。閑坐時,必談京師風物,談論時眉飛色舞、臉有喜色,嘴邊泛起果實微微香氣,眼前是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之景。始終沈湎於那日經久遠的過去,那虛假空虛的夢幻,卻又不願承受現實的降臨。這些人有說有笑,有感慨,有悲傷,卻思索著假若夢壹直沈浸其中,將是何等曼妙。殊不知,夢終究還是要醒來,夢中所想只有付諸實踐才能真正成功,否則夢也只能成為成了 夢魘 。

通篇讀完,我由最初的害怕疑慮,到震撼驚奇,再到最後的蒼涼悲傷。文字符號間,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將自己無盡地亡國愁思,巧妙的轉化於無聲的文字間。每篇追憶之作,均是孟元老獨自惆悵涕淚的故國懷念,默默傾聽來自自己內心深處的吶喊。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然夢終究還是要醒來,惆悵之余,寄希望於未來,將自己所夢之事付諸於實踐,夢不再是夢魘,而是真正壹幅壯美的“清明上河圖”。

畫卷: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書籍 :《清平樂》、《宋徽宗》、《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