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壹株水稻改變了世界的袁隆平是首屆呂誌和獎的獲得者。近年來,其他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著名人士或組織,如吉米·卡特、無國界醫生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都獲得了獎項。
然而,去年8月,壹位81歲的老人卻意外獲得了2000萬港元獎金的“呂誌和-正能量獎”。她就是被譽為“敦煌之女”的樊錦詩。為什麽說她“出乎意料”?
因為在範進士和她的故事之前,幾乎沒有人知道她。這不為人知的背後,是她在茫茫大漠的風沙吹拂下,無怨無悔地守護敦煌莫高窟57年。
1963年9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的範進士被分配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去敦煌之前,她充滿了期待,期待課本上描繪的神奇而美麗的敦煌壁畫。
第壹次看到敦煌壁畫的範進士驚呆了。她冒著沙塵暴走進洞穴。從北魏到隋唐,從人物到山水,範進士都被這些壁畫深深吸引。
但那時,敦煌與世隔絕。所謂的敦煌研究院是壹間土坯房,沒有水電。分配到這裏的大學生都喝鹽水,住土坯房。甚至他們上廁所都要“跑斷腿”,只有敦煌壁畫陪伴。
“和北京比,簡直不是壹個世界,到處都是荒涼的黃沙。”
愛情是壹方面,現實是另壹方面,但這種現實與愛情的糾結,終究是“愛情”占了上風。範進士想,壹代又壹代的莫高窟能堅持下來,我為什麽不能?在戈壁灘上,只有愛才能長久。
就這樣,範進士在敦煌生活了幾十年。我郁悶的時候會去敦煌158窟走壹趟,那裏有壹尊釋迦牟尼涅槃像,對著佛像微笑,仿佛所有的苦難都會得到解脫。難受的時候,我壹個人走上九層樓,聽著鈴聲,開心的哭。
1977年,範進士被任命為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而1986年,彭為了成全妻子的事業,作為丈夫,辭去了武漢大學歷史系副主任和考古教研室主任的職務,前往敦煌。至此,19年的夫妻兩地分居結束。
原本專註於夏商周考古的彭,也將研究方向轉向了洞穴研究。後來,在他的主持下,莫高窟的洞穴數量從492個增加到735個,揭示了莫高窟北部那些從未有人涉足的洞穴的真實面貌。
65438年至0998年,60歲的範進士當選敦煌研究院院長。她上任不久,就得知有關部門決定“將莫高窟與壹家旅遊公司捆綁”,這意味著擁有數千個洞窟的莫高窟將成為賺錢的工具,帶來的好處不僅是動蕩的遊客,還有大量遊客帶來的二氧化碳。
但是壁畫不好保存,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老化。遊客的到訪,汗水和香水的味道,以及每次進入洞穴的空氣流動,都對壁畫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
這讓範進士很擔心,他正為此事四處奔走。有人說她不知道大意,阻礙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她卻說:“我壹個年近八旬的老人,為什麽敢堅持這樣的事情?”因為我沒有自私的想法,因為我愛莫高窟。"
也正是因為這份熱愛,通過範金石的不懈努力,“數字敦煌”正式上線。只需輕點鼠標,全球網友就可以免費瀏覽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30個經典石窟,甚至可以用全息投影觀看整個石窟!這壹切的數字變化,都是範進士老人全力推動的。她曾說:“如果非要我臨死前留下壹句話,我會留下這句話——我為敦煌盡了最大的努力。”
“我盡力了”,但短短三個字,她付出的卻是半輩子和黃沙在壹起,在沙漠裏生活了57年。對於我們每壹個普通人來說,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僅是這些專家的工作,我們每壹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這些藝術瑰寶,讓它們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