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是壹堂冥想課,老師讓我們寫下大學四年的目標或理想。我依稀記得我坐在窗邊,看了壹會窗外,毅然決然地寫下了“讀四百本書”的目標。當時我單純的認為壹年100本,壹學期50本,加上假期,應該還是可以的。後來發現我真的太單純了。
?說起這個讀書目標,可以追溯到高三期間的壹次班會。每次班主任發現我們復習狀態不太好,就找壹些雞湯視頻和文章給我們血拼。當時效果還挺好的。我現在對雞湯文章免疫。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班會,會上他給我們放了壹段於的演講視頻,讓我感動的是他在大學五年讀了八百本書的經歷(包括因肺結核休學壹年)。他說,“我每次去圖書館看完壹本書,回到宿舍都很有成就感,因為我比他們多讀了壹本書。要說讀書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思維方式的改變。”那時候我還不太明白什麽是思維方式。上了大學,看了更多的書之後,我才漸漸明白,所謂的思維方式,其實是壹個人能力的內在表現。
?言歸正傳,說說看完這本書的感受。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基本都是在圖書館看的。每次翻過來,我都好像覺得余老師就坐在我對面,兩個人在長談。這正是高爾基所說的“讀壹本好書就像和壹個高尚的人交談”,而這個高尚的人應該是指作者。
?在書中,我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了我對年輕人的期望和聯系。在我看來,每壹篇文章都很中肯,值得借鑒。以下是我深有感觸的壹些建議。
這些特點很好讀,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想要變得更好的人,總會用這八點來要求自己。我相信他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妳,讓妳在不久的將來變得更好。
最後,我在本書的最後獻上余老師推薦的書單,希望愛讀書的人能從這書單中找到自己所愛,堅持讀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