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原礦依采集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三類。第壹類是從海床沖積至岸邊的海珀 (Sea Amber);第二類是從地層中開采的礦珀 (Pit Amber);第三種稱為湖珀 (Lake Amber),是山谷中的琥珀原礦,歷經長久的雨水穿鑿,自山巖中剝落,隨溪流進入下遊的湖泊而得。其中以湖珀的數量最少,礦珀質量最佳。
海珀亦稱為海石 (Sea Stone),原本是沈積於海層或附著在海岸巖壁的琥珀原礦,由於受到經年累月的海水沖刷而匯入海中。這類琥珀經常與海草糾結在壹起,於是漁夫便利用漁網打撈。海珀盛行於十九世紀的波羅地海沿岸,由於長年飽受海水的沖刷侵蝕,形成類似拋光過的外觀,質量也受到影響。最著名的海珀為德國和波蘭所產。其實 Amber壹字系源自阿拉伯文,原義即指“在海中漂浮”
礦珀是直接采自地層中藍泥,不像海珀會受到海水的沖刷侵蝕,所以保持了原始原貌。至於湖珀,因為數量稀少,可能已經停止開采。
琥珀的誕生
琥珀誕生於四千萬至六千萬年前,屬於地質學上所稱的始新世紀 (Eocene),是珍貴的松樹脂在歷經地球巖層的高壓、高熱擠壓作用之後,產生質變的化石。琥珀屬於非結晶質的有機物半寶石,玲瓏輕巧,觸感溫潤細致。大部份的琥珀是透明的,顏色種類多而富有變化,以黃色最普遍,也有紅色、綠色和極為罕見的藍色。
琥珀,中國古代稱為「瑿」或「遺玉」,傳說是老虎的魂魄,所以又稱為「虎魄」。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因為琥珀來自松樹脂,而松樹在中國又象征長壽。有的琥珀不必點火燃燒,只需稍加撫摩,即可釋出迷人的松香氣息,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被廣泛做成宗教器物。自古中國人就喜愛松香味,視琥珀和龍涎香 (Ambergris) 為珍貴的香料,唐〔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後趙飛燕就是枕琥珀枕頭以攝取芳香。其實琥珀可以加工成飾物或是念珠之外,慧眼獨具的中國人更把琥珀選為壹味藥材!本草綱目記載:「...安臟定魂魄,消淤血療蠱毒,破結痂,生血生肌,安胎...」說的就是琥珀的療效。
琥珀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壹千六百年以後,波羅地海沿岸的住民,就以錫和琥珀作為貨幣,與其南方地域的部落交易,換取銅制武器或其它的工具。
公元前兩千年,歐洲中部的美錫尼人、腓尼基人和伊特魯利亞人 (Etruscan) ***同形成壹個琥珀的商業網(註:Etruria 是位於意大利西部的壹個古國),同壹時期,波羅地海琥珀則經由愛琴海,輾轉流傳到地中海東岸。考古學家就曾在敘利亞挖掘出古希臘美錫尼文明時期的瓶和壺,在容器中發現波羅地海的琥珀項鏈。
公元第五世紀,羅馬人更遠征波羅地海,尋找琥珀,琥珀的交易也在此壹時期,達到前所未有的盛況。中古世紀,波羅地海琥珀以宗教器物的用途而風行。
在東方,琥珀同樣受到各個民族的珍愛,特別是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和中國人。其實琥珀除了可以加工成飾物或是念珠外,慧眼獨具的中國人更把琥珀選為壹味藥材,古籍中屢有記載,有文為證:
中國古籍所述的琥珀療效
出處 內容
山海經之南山經〕 琥珀配之無瘕疾
段成式〔酉陽雜俎〕 白獺髓混琥珀治面頰傷
唐.〔杜陽雜編〕 琥珀可止血療傷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安五臟定魂魄,消淤血療蠱毒,破結痂,生血生肌,安胎
琥珀的電氣性質
琥珀在希臘文中「Electron」,以其摩擦可生靜電而名,故琥珀亦曾被譯為「電石」。琥珀這種「摩擦生電」的現象,早在公元前四百年就迷惑了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由於當時無法提出合理的解釋,更為琥珀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中國古籍中也記載了不少琥珀的靜電效應。後漢王充〔論衡〕書中記載〔頓牟介,磁石引針〕,「頓牟」即指琥珀。晉王嘉〔拾遺記〕卷七曾提及壹雙琥珀鳥置於靜室,自於室內鳴翔,恐怕是古人誇大其實,能夠鳴叫則應屬琥珀靜電摩擦之效。漢郭憲〔洞冥記〕卷四敘述「帝所幸宮人麗娟,以琥珀為佩,置衣裾裏不使人知,雲骨自鳴。」這也是摩擦琥珀而產生靜電的例子。
溫度對琥珀的影響
溫度 變化情形
常溫摩擦 釋出迷人的松香味
攝氏150度- 180度 琥珀開始軟化
攝氏250度- 375度 琥珀完全熔化,析出琥珀酸;琥珀呈現油脂狀
攝氏375度以上 琥珀開始燃燒,出現亮黃色火焰,並產生松香味,有時也會看見藍綠色的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