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在即位當年(1403年)七月,就下令編纂《永樂大典》。他對解縉、胡廣等大臣們說:“天下古今事物都分散記載在各種典籍之中,卷帙浩大,不易檢索。朕想廣泛采集各書中所載事物,用韻來統攝,以便考索,這樣檢索事物,就如同探囊取物壹般容易了。過去的《韻府群玉》和《回溪史韻》等書,雖然也是用韻來統攝的,但采書不廣,記載簡略。希望妳們按照我的意思,把有文字以來歷代的經史子集百家之書,還有天文、地誌、陰陽、醫算、僧道、技藝的資料都收集起來,匯在壹書之中,不要嫌浩繁了。”
解縉等人秉承上意,歷時六年,終於編出了這部***22,937卷,分11095冊,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的曠世大典。
300多年後,英國編《大英百科全書》,對《永樂大典》推崇備至,稱之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但《永樂大典》今存不到800卷。實在令人心痛!
《四庫全書》的總校官紀曉嵐在私人筆記《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他編纂《四庫全書》時,曾參考殘存於世的《永樂大典》,雖然他看到的只是《永樂大典》的冰山壹角,但上面的記載事無巨細、包羅萬象,饒是他讀遍世間萬卷書,睹之還是對世間知識之浩渺廣博產生了深深的絕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