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戰國策》祥細介紹…
戰國時遊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匯編.初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修書》等名稱和本子,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宋時已有缺佚,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註,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註。吳原師道作《校註》,近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註》。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西漢帛書,記述戰國時事,定名《戰國縱橫家書》,與本書內容相似。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壹部史學名著。它是壹部國別體史書。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33卷,約12萬字。 《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題解 戰國策的作者直到現在也沒有確定,原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西漢末年,劉向校錄群書時在皇家藏書中發現了六種記錄縱橫家的寫本,但是內容混亂,文字殘缺。於是劉向按照國別編訂了《戰國策》。因此,戰國策顯然不是壹時壹人所作,劉向只是戰國策的校訂者和編訂者。因其書所記錄的多是戰國時縱橫家為其所輔之國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因此劉向把這本書名為《戰國策》。 北宋時,《戰國策》散佚頗多,經曾鞏校補,是為今本《戰國策》。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壹批帛書,其中壹部類似於今本《戰國策》,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該書***27篇,其中11篇內容和文字與今本《戰國策》和《史記》大體相同。 體例 今本***33卷: 戰國策卷壹 東周 戰國策卷二 西周 戰國策卷三 秦壹 戰國策卷四 秦二 戰國策卷五 秦三 戰國策卷六 秦四 戰國策卷七 秦五 戰國策卷八 齊壹 戰國策卷九 齊二 戰國策卷十 齊三 戰國策卷十壹 齊四 戰國策卷十二 齊五 戰國策卷十三 齊六 戰國策卷十四 楚壹 戰國策卷十五 楚二 戰國策卷十六 楚三 戰國策卷十七 楚四 戰國策卷十八 趙壹 戰國策卷十九 趙二 戰國策卷二十 趙三 戰國策卷二十壹 趙四 戰國策卷二十二 魏壹 戰國策卷二十三 魏二 戰國策卷二十四 魏三 戰國策卷二十五 魏四 戰國策卷二十六 韓壹 戰國策卷二十七 韓二 戰國策卷二十八 韓三 戰國策卷二十九 燕壹 戰國策卷三十 燕二 戰國策卷三十壹 燕三 戰國策卷三十二 宋衛 戰國策卷三十三 中山 ***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知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 評價 《戰國策》壹書反映了戰國時代的社會風貌,當時士人的精神風采,不僅是壹部歷史著作,也是壹部非常好的歷史散文。它作為壹部反映戰國歷史的歷史資料,比較客觀地記錄了當時的壹些重大歷史事件,是戰國歷史的生動寫照。它詳細地記錄了當時縱橫家的言論和事跡,展示了這些人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才幹,另外也記錄了壹些義勇誌士的人生風采。 《戰國策》的文學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上,它標誌著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壹個新時期,文學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地刻畫,語言文字的運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 《戰國策》的思想內容比較復雜,主體上體現了縱橫家的思想傾向,同時也反映出了戰國時期思想活躍,文化多元的歷史特點。《戰國策》的政治觀比較進步,最突出的是體現了重視人才的政治思想。 《戰國策》壹書對司馬遷的《史記》的紀傳體的形成,具有很大影響。《戰國策》歷來為研究者稱贊其文學價值,但是對它的思想卻是眾說紛紜。這是由於該書與後世的儒家思想不符,過於追逐名利。而且過於誇大縱橫家的歷史作用,降低了史學價值。 研究參考書目 熊憲光,《戰國策研究與選譯》,重慶出版社,1988年 ISBN 753660020 孟慶祥,《戰國策譯註》,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統壹書號:10093701 王守謙,《戰國策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ISBN 722102444 朱友華,《戰國策選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趙丕傑,《戰國策選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 藍開祥,《戰國策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1年 何建章,《戰國策註釋》,中華書局,1990年 ISBN 710100622 何 晉,《戰國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ISBN 730105101 《戰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壹以後。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總***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壹、西周壹、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為壹、中山壹。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壹。以策士的遊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壹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 戰國策人物 1、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東周洛陽人。事跡在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中。蘇秦出身寒微,讀書刻苦,向往富貴生活,具有強烈的功名心,且知識豐富,能言善辯,善於運籌帷幄,為人主出謀劃策,但沒有自己固定的政治主張與理想,在戰國時代縱橫家中他是比較典型的。 2、甘茂: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臺)人。事跡在《蘇代勸秦王留甘茂》中。甘茂自秦國逃出後,準備到齊國去。出了函谷關,遇見蘇代(蘇秦之兄),說:“您聽說江上女子的故事嗎?”蘇代說:“沒聽說過。”甘茂說:“在江上的眾多女子中,有壹個家貧無燭的女子。女子們在壹起商量,要把家貧無燭的趕走。家貧無燭的女子準備離去了,她對女子們說:‘我因為沒有燭,所以常常先到,壹到便打掃屋子,鋪席子。妳們何必愛惜照在四壁上的那壹點余光呢?如果賜壹點余光給我,對妳們又有什麽妨礙呢?我自認為對妳們還是有用的,為什麽壹定要趕我走呢?’女子們商量以後,認為她說的對,就把她留下來了。現在我由於沒有才德,被秦國趕走,出了函谷關,願意為您打掃屋子,鋪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趕走。”蘇代說:“好,我將設法讓齊國重用您。” 3、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周文王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武王死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的統治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海。後建成周洛邑,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 戰國策》是壹部先秦歷史文獻,因長於說事而著名,是壹部國別體史書,雜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33卷,約12萬字。上接春秋,下至秦並六國,記事約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戰國策》還有《國事》《國策》《事語》《短長》《長書》《修書》等名稱。原著者名字不可考。 西漢末年,劉向校錄群書時在皇家藏書中發現了六種記錄縱橫家的寫本,但是內容混亂,文字殘缺。於是劉向按照國別編訂了《戰國策》。因此,戰國策顯然不是壹時壹人所作,劉向只是戰國策的校訂者和編訂者。因其書所記錄的多是戰國時縱橫家為其所輔之國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因此劉向把這本書名為《戰國策》 ,沿用至今。北宋時,《戰國策》散佚頗多,經曾鞏校補,是為今本《戰國策》。 《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戰國策》所記人物是復雜的,有縱橫家,如蘇秦;有義士,如魯仲連、唐雎、顏;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荊軻、聶政。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畫得栩栩如生。 《戰國策》的文章長於說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渲染誇大,充分發揮,暢所欲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此外,描寫人物形象極為生動,而且善於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通過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壹批帛書,其中壹部類似於今本《戰國策》,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該書***27篇,其中11篇內容和文字與今本《戰國策》和《史記》大體相同。 今本***33卷:東周策1卷西周策1卷秦策5卷齊策6卷楚策4卷趙策4卷魏策4卷韓策3卷燕策3卷宋衛策1卷中山策1卷***497篇。 《戰國策》壹書對司馬遷的《史記》的紀傳體的形成,具有很大影響。《戰國策》歷來為研究者稱贊其文學價值,但是對它的思想卻是眾說紛紜。這是由於該書與後世的儒家思想不符,過於追逐名利。而且過於誇大縱橫家的歷史作用,降低了史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