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教育是立國之本,是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無論在哪個時代,教育都備受人們的關註。這個世界上,有天才,但和普通人壹樣,都需要有人來傳授知識,否則,壹個人再高,也不會有大的突破。
我國古籍《世說》中有這樣壹句話:“人非生而知之,焉能不惑?迷茫,不跟老師學,就會迷茫,最終迷茫。”正是因為妳不斷學習知識,壹個人才會有更大的突破。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讓所有公民接受良好的教育都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這是因為它不僅取決於個人意誌,還受到內外因素的雙重影響。孩子是否願意上學,是否有條件上學,是否有能力支付,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了讓貧困地區的失學少年有機會重返課堂,中國在1989發起了壹項名為希望工程的公益事業,主要目的是讓那些沒有學校的孩子重返校園,提高貧困地區的教學質量,讓那些沒有被世人發現的瑰寶也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希望工程的實施
還記得那個大眼睛的女孩嗎?她就是出現在希望工程資助名單上的蘇明娟。也許正是因為那張照片,她提升了自己的名氣,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蘇明娟出生於1983。他的父母是當地老實的農民,常年以打魚養豬為生。他的家人過著節儉的生活。
當她在蘇明娟上壹年級時,她去了當地的張灣小學,並在這裏拍了她的第壹張照片。壹位名叫謝海龍的攝影記者給她拍了照。這張照片的主題是“我想學習”。它壹經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就引起了全國性的轟動。
這是因為,在90年代,中國的經濟水平雖然還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但仍在發展的道路上。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甚至不知道,在中國的壹些貧困地區,這裏的孩子渴望上學。因此,這張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宣傳符號,失學兒童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
幾十年很快過去了。蘇明娟渴望上學,那麽在她的相關故事被報道後,她的生活發生了什麽變化?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蘇明娟的學費自然不成問題,壹路考上了安徽大學,並在那裏穩步畢業。畢業後,蘇明娟成功地被當地銀行錄取,這表明蘇明娟通過這個希望工程改變了命運。
改變命運的蘇明娟。
但她的生活不止於此。37歲的她現在已經成為副廳級幹部,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然而,蘇明娟能否擔任這壹職務受到了許多網友的質疑,因為她從未有過從政經歷,卻能直接當選為副廳級幹部。
針對群眾的質疑,當地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原來,這個職位是由群眾選舉產生的,蘇明娟得票最多,所以她當選是當之無愧的。況且只是兼職,換句話說,沒有任何工資,也不會享受相應的行政級別。只是給她提供了壹個發揮自己特長的平臺和空間。
即便如此,蘇明娟還是超越了同齡人很多,可以看出她是壹個個人能力非常優秀,能力也很紮實的人。這麽優秀的年輕種子,如果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被發現,可能會被埋沒。好在我們國家重視教育,尤其是在這些貧困地區,讓那麽多優秀的人在各行各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標簽
壹個國家重視教育,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每壹代年輕人都朝氣蓬勃。這樣的國家才會不斷發展,取得壹個又壹個優異的成績。正是因為人均素質的提高,國家才會越來越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民族的偉大復興壹定會實現,大家都能安居樂業。
參考資料:
說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