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人用助語問,有兩字同義而復用者。”(俞枷《古書疑義舉例》)這種情況,前人秒為“宜言”、“復語”或“連文”。例如《左傳·禧公蔔年》:“壹蔗壹洗,壹蔔年尚優有臭。”廖炎武《日知錄》往;“尚即猶也。”刊淇《助字彭略說:“尚猶、猶尚,並重言也。”嗯詞同義復用,是為了加強語氣,或者調整音節,使文句整齊流暢,便於誦讀。我們閱讀古文時遇到這種情況,如果硬把它們拆開米分別解釋,就可能,“因辭害義”,造成誤解。筆者從中學文言教材中摘決了若幹虛詞同義復用的例句,略作說明,以補課水註釋之不足。
(壹)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 避之。(《謀玫刃高中第二冊)
說明:“能,'.通“乃”,王引之《經傳釋詞》說:“能,猶乃也,亦聲相近也。”所以工氏認為《謀玫》篇中的“則能”就是“則乃”。“則乃”又如何解釋呢?楊伯峻《古漢語虛詞》“則”字條下說:“‘則’作連詞,壹般用於復合句,上句表原因或情況,下句表結果。·”如·偶爾也有‘則乃’同義詞
壹,連用的。”
2. 文言文裏面的同義連用和同義復指有什麽區別不見復關,泣涕漣漣。(詩經·衛風·氓)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孟子·梁惠王上)
這兩個句子中的“泣涕”是“眼淚”的意思,“庖廚”是“廚房”的意思,都屬於同義連用。
“復指”是說用壹詞語(通常是代詞)指代話語中已出現過的另壹詞語,例如:
李老栓他是妳的什麽人?(“他”復指“李老栓”)
美洲豹飛奔起來,汽車都很難把它追上。(“它”復指“美洲豹”)
替妳找份工作?這不難。(“這”復指“替妳找份工作”)
唯命是從(“是”“命”)
何陋之有?("之"復指“何陋”)
3. 同義復用指的是什麽顧名思義,兩個詞匯的意義相同或相近,故註釋時,兩詞只要“合而為壹”就是了。
比如,《桃花源記》壹文裏,有這麽壹句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這句話中的“仿佛”與“若”,都是“好像”的意思。
因此,在翻譯時,只要“二合壹”即可了。再比如,《祭妹文》中的“觭夢幻想”,“觭夢”與“幻想”,都是“奇幻的夢想”(“觭”通“奇”)之義;還有《六國論》中的“如棄草芥”(“草”與“芥”,小草)、《項脊軒誌》中的“塵泥滲漉”(“滲”與“漉”,滴漏);《庖丁解牛》中的“批大郤,導大?”,“郤”與“?”都是“空隙”的意思。
還有,《過秦論》中的“席卷天下,包舉環宇,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壹句裏的“席卷、包舉、囊括、並吞”這四個詞語,都是“統壹”的含義;而“天下、環宇、四海、八荒”這四個詞,都是“中國”的含義。所以,這句話的翻譯很簡單,就是“統壹中國”。
4. 古文同義詞或多義詞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內容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心情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企圖、想要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意思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
略無慕艷意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情趣
絕:
微笑,默嘆,以為妙絕。極點,獨壹無二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極點,獨壹無二
忽然撫尺壹下,眾響畢絕 消失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消失
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極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斷絕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斷絕
雖殺臣,不能絕也斷絕
名: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壹處也。說出
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名字
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名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出名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有名望的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命名
會:
會賓客大宴 適逢,恰巧遇到
會天大雨,道不通適逢,恰巧遇到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領會
豪傑與皆來會計事聚會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聚會
5. 本人最近讀《陳涉世家》,有壹些問題,如下妳問的這個問題比較專業,這裏面涉及壹個專業術語“同義復用”,我試著給妳解釋:原文:籍第令毋斬藉:讀jiè 通假字通“借”,假設,假使《陳涉世家》有“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借:即使.第:只、僅.令:使).“借第令”課本往釋為:“借,即使.第,僅.令.即使.”我以為把“借第令”分而註之是不妥當的.因為這是壹種語詞的復用現象.根據這三個詞的分別註釋,串起來“借第令”應該是“即使僅使”,這是無法講通的.同義詞連用是古漢語中極為常見的壹種語言現象.同義連用,簡言之,就是幾個同義成份的連用.它是古代漢語中重要的詞匯現象.有的同義詞連用已凝固成為詞 ,構成了先秦漢語詞匯的壹部分 ,而且也為現代漢語詞匯形成奠定了基礎.另外 ,同義詞連用作為古人常用的壹種修辭手法 ,還起到了加強語勢 ,協調音節 ,變化行文的效果.由同義詞連用構成的語言形式,壹般叫做復語,古人也稱之為重言、連文,今人又稱作同義復合詞.對於同義詞連用這壹現象漢魏以來即有人在註釋古籍中偶爾涉及,到了清代才得到普遍重視和研究,諸如顧炎武、劉淇、徐灝、馬瑞辰等,都在其著述中談到這種現象.顧炎武說:“古經亦有重言之者,《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遑即暇也.” 著名的訓詁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對此研究尤深.他們通過這種特殊的語言形式,找到了不少古漢語疑難詞語的正確訓釋,每每令人折服.嗣後,俞樾的《古書疑義舉例》壹書列有《語詞復用例》章專作閘釋,又有姚維銳《古書疑義舉例增補》對此現象廣泛征引,詳為論證.。
6.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同義復用,偏義復用,詞類活用有哪些秦伯:秦穆公。
②無禮於晉:指晉文公為公子時在外逃亡,經過鄭國,鄭文公沒有按禮節接待他。 ③貳:有二心,鄭自莊公以後,國勢日趨衰落,它介於齊、晉、楚三大國之間,看誰勢力強就依附誰,有時依附壹邊,又暗中討好另壹邊。
④函陵:鄭地,在今河南新鄭縣北。 ⑤泛(fán)南:鄭地,在今河南中牟縣南。
⑥若:假如。 ⑦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⑧陪:增加 ⑨賜:恩惠 ⑽闕:侵損,損害 ⑾說:通“悅”。 ⑿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嘗,曾經;為,給予。 (14)東封鄭:在東邊使鄭成為它的邊境 15.因:依靠 16:敝:損害 17:知:通智1.秦軍泛南:泛,fán; 2.佚之狐:佚,yì,音同“易”; 3.夜縋而出:縋,zhuì,音同“綴”; 4.君之薄也:薄,báo,音同“雹”; 5.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為,wéi,音同“圍”; 6.***其乏困:***,gōng,音同“公”; 7.且君嘗為晉君賜矣:為,wéi,音同“圍”; 8.夫晉:夫,fú,音同“服”; 9.闕秦: quē ;(也有標註 juě) 10.秦伯說:說,yuè,音同“悅”,高興。
11.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杞,qǐ,音同“起”;逢,páng,音同“旁”;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音同“服”;微,沒有。 13.失其所與,不知:知,zhì,音同“智”。
1、貳 ①“二”的大寫。 因為鄭國先於晉國結盟,但後於晉國的敵國楚國結盟,被視為不敬。
故秦、晉圍之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壹 (例:貳則疑惑。
《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復。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
(本文: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 “越國以鄙遠”) 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 ③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 3、許 ①準許。 (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瑕……”) 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築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uē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本文:闕秦) 5、微 ① 沒有 ②細小,輕微(同現義) ③衰敗 國勢衰微。
④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⑥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⑦假如沒有。
(例:《嶽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來,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麽)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代詞,哪裏) 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裏)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於此)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後第三題。
4、其 ①行李之往來,***其乏困 (代詞,指代“使者”)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表商量或希望語氣,還是) 5、之 ①公從之 (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是寡人之過也 (的) ③行李之往來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④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⑴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軍是駐紮的意思,同下文“秦軍”) ⑵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使。
滅亡,動詞使動用法) ⑶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厚,變雄厚;薄,變薄弱) ⑷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 地,指鄭國) ⑸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狀語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⑹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 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西”方位名詞作形容詞,西邊的;前壹個“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 疆界。後壹個“封”,仍為名詞,疆界。)
⑺與鄭人盟(名詞活用作動詞,結盟) ⑻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詞做動詞,損害) ⑼***其乏困(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缺少的東西) ⑽闕秦以利晉(使動用法.使。..獲利) ⑾且貳於楚也(數詞。
7. 古文同義詞或多義詞1、鹹(鹹來聞訊)、皆(皆嘆惋)、同、全、畢(群響畢絕)2、只(止有剩骨)、僅3、時(時有物外之趣)、常4、嘗(未嘗)、曾5、貽、贈多義詞:1、度已失期(度:估計音duo)2、陳勝王(王,動詞---當王),大多時候是名詞3、處處誌之(誌,做標誌,動詞) 尋向所誌(誌,名詞-標記)4、尋向所誌(向,以前) 向吾不為斯役(向,假使)5、刻唐賢今人(刻,動詞)、刻不容緩(刻,名詞,壹刻)6、亡亦死(亡,逃跑) ,亡妻(死亡)7、等死(等--同樣), 其它 :等---等待8、或----有時 或----有人 或----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