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王昭君為例。他進入堡壘後至少結過兩次婚。第壹任丈夫是呼韓邪單於,兩年後他去世了。當時王昭君才二十出頭,他娶的是前夫第壹任妻子陶莫高汗的兒子,也就是她名義上的兒子。十壹年後,陶默臯可汗去世,王昭君才三十多歲。他的繼任者是索雍若嬋。
對於漢族人來說,在古代農村的壹些地方,哥哥繼承弟弟是可以接受的,但這種繼承,即使是名義上的,仍然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王昭君就算結過三次婚,也比不上下面要講的那個傳說中的女人。她壹生結了四次婚,四任丈夫在明朝被封為順義王,她自己也被封為壹品夫人。
更離奇的是,這四位丈夫是有血緣關系的祖孫,年齡跨度都達到了60多歲。然而,她最後壹次結婚時,年齡已經到了62歲,已經是高齡產婦了。
當然,她不是漢人,而是蒙古歷史上的傳奇女子——三娘子“金重哈屯”。
作為被朱元璋驅逐出中原的元朝,明朝和蒙古是死敵。甚至在被漢朝驅逐之後,蒙古帝國的後代依然記得奪取首都,恢復黃金家族的輝煌。朱元璋的後代也為抵禦蒙古的入侵,防止其卷土重來,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從1353年朱元璋加入紅巾軍,到隆慶四年(1570),雙方打了200多年,直到隆慶雙方達成協議,明朝封蒙古可汗為順義王,開放邊境貿易。此後,大規模戰爭基本平息,迎來了漫長的和平時期,史稱安達貢。
對邊境和平貢獻最大的應該是三娘子。
為什麽這麽說?來看看三娘子的四段婚姻。
第壹次,三娘子20歲嫁給安達漢,當時他63歲。這當然是壹場政治婚姻。婚後第二年,在三娘子的強烈建議下,64歲的安達漢與明朝談判,終於達成了著名的安達貢。安達汗也被封為順義王,三娘子被封為中順夫人。歷史上說“首印盡,三娘子之意真。”
萬歷九年(1581),安達汗死,三娘子三十壹歲。這是三娘子第壹次嫁給順義王。
安三汗死後,他的長子皇太極想娶後母三娘為妻。三娘壹開始反抗,離家出走,但可汗的婚姻沒那麽簡單,這裏面涉及到政治。三年壹走,原本穩定的邊疆局面勢必在波蘭出現。明朝立即派使者勸說三娘,三娘顧全大局,終於嫁給他。皇太極也被封為順義王,三年繼續被封。這是三娘子與順義王的第二次婚姻。
1585年,皇太極死了,他的長子瑞克繼承了可汗的位置。沒有被明朝冊封,就成了順義王。37歲的三娘子不想嫁給這個名義上是他孫子的年輕人,又跑了。這壹次明朝派人來勸她,瑞克也做出了讓步,辭退了原來的妻妾,兩人結婚了。這是三娘子第三次嫁給順義王。
這就是三娘子嫁給順義王的原因。在這期間,她的丈夫壹次又壹次的變化,從年老體弱的安達恩汗變成年輕懶惰的瑞克。這壹時期,部落的實際領導權其實在三娘子手中。她執掌軍隊三十年,三娘子也善用這種力量,隨著明朝的和平發展而發展,受到明朝的尊重,所以被稱為明朝的女英雄。
她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政治的犧牲品,而不是順從自己的內心。想象壹下,壹個二十歲的姑娘,風華正茂,會多麽不願意因為政治原因嫁給壹個63歲的老人。但為了顧全大局,她犧牲了自己,為蒙古部落爭取和平。
至於給順義王的四次婚姻,史料不壹致,壹般認為是三次婚姻。到第四代順義王布施圖繼位時,三娘子已經老了,即使在蒙古高原,也不適合再嫁。就算是真的,也只是敷衍而已。
最後三娘子死於1613,享年64歲。她葬在梅代昭,明朝派使節隆重祭祀七壇。
梅代昭即壽靈寺,是內蒙古重要的藏傳佛教建築之壹。它位於今天的包頭附近。如今,三娘子的遺骨仍保存在梅代昭太後殿,殿內還藏有三娘子的腰刀、鎧甲、頭飾、靴帽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