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人參在古籍記載的作用有哪些?

人參在古籍記載的作用有哪些?

人參,首載於漢朝《神農本草經》,被列為溫補上品。西晉末年開始栽培,迄今1660多年歷史,我國系世界最早引種。祖國醫學認為,其性溫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經,大補元氣,固脫生律,保脾養胃,安神益智,治多種疾患。諸如《本經》載人參“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藥性論》謂之“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膿及癇疾,冷氣逆上,傷寒下不食,患人虛而多夢紛紜”。《名醫別錄》稱其“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本草綱目》記述人參“治男婦壹切虛證,發熱出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痃瘧,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癘,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人參亦為與他藥配伍的主品,單說東漢醫聖張仲景應用人參的方劑達41條,明朝大醫家李時珍介紹含人參的處方計6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