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是:壹個人是否成功,先天的天賦不是最重要的,取決於後天的努力。只要經過後天的苦心教育,是可以成功的。而這種後天的努力,關鍵在父母的培養。父母的指引會影響孩子。同時我們要主動地學習。
《孟母斷織》文言文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
今而廢之,是不免於廝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盜竊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
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絲,(見他回來,)問道:“學習怎麽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壹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用剪刀剪斷織好的布。孟子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這樣做的原因。
孟母說:“妳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絲壹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安寧,做起事來就可以避免於禍害。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
憑什麽跟織布為生不壹樣?(這和依靠織布而生存有什麽不壹樣的呢?)假如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兒子有衣服穿並且長期不缺乏糧食呢?
女人如果荒廢了生產家裏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養和德行,那麽壹家人不做強盜小偷就只能做奴隸勞役了!”孟子嚇了壹跳,自此,孟子從早到晚勤奮學習不休息,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大學問的人。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此文出自西漢·劉向所撰的《列女傳》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據班固《漢書·劉向傳》載:向睹俗彌奢淫,而趙、衞之屬(師古曰:“趙皇後、昭儀、衞婕妤也。" )起微賤,逾禮制。向以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師古曰:“孽,庶也。嬖,愛也。”),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
《列女傳》比較著名的兩個版本,壹部是指西漢劉向所編撰的《列女傳》,這部書壹***七卷,記載了上古至西漢約壹百位左右具有通才卓識,奇節異行的女子。
另壹個是明萬歷年間安徽歙縣人汪道昆所編寫的《列女傳》,他是在西漢劉向《列女傳》的基礎上編寫的明版本《列女傳》,這部《列女傳》***有十六卷,增加的部分主要以安徽汪姓女子居多。
每篇都有版畫插圖,書內所刻版畫線條流暢、細膩,是明代版畫的精品。到了清乾隆年間,著名的藏書家鮑廷博得到了這部書的版片,他便以此版片刷印了《列女傳》。我們今天見到的明版《列女傳》大部分是這個時期印刷的。
作者簡介:
劉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稱劉中壘,世居長安,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出生於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去世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劉邦異母弟劉交的後代,劉歆之父。
劉向初以父蔭任輦郎,後擢任諫大夫。宣帝時選為儒俊材,曾應詔獻賦頌數十篇,官至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任散騎宗正給事中,因屢次上書言事,彈劾宦官弘恭、石顯及外戚許、史,曾兩度下獄,被免為庶人,閑居十余年。
成帝即位後被啟用,拜中郎,使領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劉向多次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權力,甚為成帝嘉許,但終不能用。其為人平易樸實,不重威儀,廉潔樂道,潛心學術,晝誦《書》《傳》,夜觀星象,常常通宵達旦。
劉向喜言五行災異之說,並據以論證現實政治。其學問淵博,曾奉詔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近20年,對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貢獻。撰成《別錄》,為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