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炭化木四川民間所謂的“烏木”是指深色木材。烏木只是當地的昵稱。兩者在概念和本質上有很大不同,不能混為壹談。
《辭海》1979版解釋“因地層變化而長期埋藏於土中的木材稱為‘黑木’,也稱‘黑木沙’。壹般來說,多為杉木,堅硬耐用。在過去,它被認為是制作棺材的珍貴木材。”山北水南都是陰天。壹般在山北或秋冬出生的人稱為陰生樹。陰面木材明顯不同於深色木材。陰木生於地面,暗木長埋地下。黑木是古代用來做棺材的材料。
黑木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資料,在古代,原始森林中的珍稀古樹遭受了突然的、重大的地理和氣象變化(如地震、山洪、雷擊、臺風等。),有的被埋沒在古老的河床和河湖的泥砂之下,有的被埋沒在缺氧千年甚至萬年的黑暗地層裏,被急流沖刷。經過數千年大自然的磨蝕,這種深色木材既有木材的優雅,又有石頭的魅力。其質地堅實厚重,色澤黑奢,切面光滑細膩,木質油性、防潮、芳香,千年不腐,不怕蟲蛀。古籍記載的個別樹種也有藥用價值。陰面木不僅僅是杉木的壹種,而是多種長期埋藏在地下,可以作為器皿使用的木材的統稱。這些木材的特點是防潮、防蟲、防腐、芳香、重油性。種類很多,主要有柏樹、杉木、楠木、水曲柳、野生荔枝、苦梓、潤楠、鐵梨等。
黑木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使用的可能是中國。地震多發地區和非洲是黑木最集中的地區。由於黑木形成的特殊性和利用價值低,大多數國家和民族對其禁忌多於感情。中國從北到南都有黑木,名字也不壹樣。“浪木”“沈江木”都是指暗木。四川稱深色木材為“烏木”(主要深色木材壹般為深色)。
兩千年後,這些陰森森的樹將在四川5.12級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中出土。它伴隨著無數的生命壹起沈睡在地下。我國風水認為陰木滿陰。它的香味難以捉摸。也不適合放私人物品,很少用它來做物件,搬進房間和豪宅。深色木材,但它的香味壹見陽光就會很快褪色。拿著壹個深色的木塊(最好是晚上),會有壹股淡淡的香味從手掌中溢出,大多難以形容它的香味。但是感覺它的香味不對。暗木出土,含水分極高,在燈光下看不到。它必須存放在黑暗的地方很多年。否則會開裂,無法使用。
現代科學手段當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開裂和脆性仍然不能用來制造大型物體。黑木不貴,大部分只是炒作,市值大概是烏木(紅木)的1/5。
這是隨土而下,這是古代利用深色木材制作棺材的絕佳方法。深色木材無腐蝕,微香,深沈,有光澤,為棺材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古人大多是;人活著的時候準備棺材或者棺木,而暗木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存放才能用於生產,符合暗木固有的特性。看來,中國人民的智慧在充分利用沈木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和悠久的歷史。只是現在社會已經不需要做棺材了,用沈木做骨灰盒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2008年的邢星。
沈香木
邢星
沈香不完全是壹種木材,沈香不等於白木香。白木香是由世界上八種沈香種“打結”而成的:印度沈香、美洲沈香、馬來沈香、野生沈香、白木香、白木香(沈香)。沈香的形成是這些樹木在自然界中被蟲咬、風吹、雷電等原因折斷樹枝後,被真菌侵入寄生。在細菌中酶的作用下,儲存在木材薄壁細胞中的澱粉被侵蝕腐朽,產生壹系列變化,形成香脂。最後經過數年甚至數千年的沈積,形成含有香脂和木質成分的固體冷凝物。這是古書上記載的;經過近千年的腐蝕,昆蟲叮咬木頭產生的滲出物留下了芳香的木頭段,沒有腐爛。《本草綱目》:“積老木,皮爛多年,心枝不壞,硬暗者,亦沈香。”那才是我們真正意義上說的——沈香。
其中,形成沈香的元素有三個:
1,壹定是沈香木。
2、被沈香真菌侵蝕。
3.隨著時間的推移,木材的性質已經改變或部分改變。
第壹個因素決定了沈香樹齡越長,香脂沈積時間越長,沈香品質越好。
第二個因素是沈香的品質和香味是否高貴,決定了沈香真菌的品質和來源。不同的沈香樹,產地不同,地理環境不同,土壤不同,水源不同,沼澤不同,自然不同,年份也不同。成千上萬不同的原因。生產出來的沈香香味會很微妙,難以捉摸。
第三個因素影響沈香的實際價值。大多數沈香只是局部或以點狀、絲狀、放射狀腐蝕木材,形成含有沈香油的結構,沈香油滲透木材,與剩余的木材纖維交織在壹起。這是廣義上的——沈香。
通常根據木材內部結構是否已經完全轉化或分解,形成沈香香味的脂肪比例是決定沈香價值的第壹要務。還有自然界發現的沈香,不香但臭。這也說明沈香造成了品質和香味的差異。與價值的關系。白木香的分類和命名非常復雜,古今中外很難統壹,但我們可以總結出,可以從兩個重要方面來看待白木香的實際意義和種類:
1,沈香的產地相當關鍵。我們知道天然野生沈香在中國已經消失了。目前,世界上70%以上的天然和野生沈香產自印尼,印尼90%的野生沈香產自印尼伊連省的三個地區。業內稱之為希蘭沈香,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天然沈香。
2.熟悉所謂的“希蘭沈香”說明是自然形成的。雖然有利有弊,但是“希蘭沈香”這個稱號也有它的價格定位。沈香的香味不壹樣,很自然。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它是為數不多的不能用人工方法合成和復制的天然香。其珍貴和神秘也可見壹斑。古人對不同種類和等級的沈香有不同的稱呼。如宋代的周曲飛將海南沈香分為蓬萊香、鷓鴣斑香、紙香等。比如明代李時珍根據沈香的藥性將沈香分為三類:沈香、熏香和黃熟。也有人說,清朝後期,沈香根據品質和用途分為15種。
白木香樹產於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以及我國的廣東、廣西、雲南、海南島等地。現代沈香根據形成原因分為幾類:熟結、生結、脫落、蟲漏等。壹塊沈香,其香脂是在完全自然界中腐爛凝結而成的,稱為熟結;因為沈香樹被刀斧砍傷,流出來的漿糊和油脂凝結成壹個結;木材本身腐爛凝結的沈香叫脫落;蟲漏是由於蟲食使其油膏和脂肪凝結而造成的。
臺灣省沈香廠家根據香味的不同將沈香分為六種:瑞香科,由於年代和自然因素,在風雨中倒伏後仍為不朽物質,呈“倒掛”狀;瑞香科掉落被埋在土裏,被微生物分解腐爛,剩下未腐敗的部分是“土沈”;倒伏後埋在沼澤中、生物分解後撈出沼澤區的為“潛”;活樹被人為砍伐,落地後被白蟻吃掉,剩下的就是“蟻沈”;通過砍伐活樹直接獲得沈香者為“活重”;不到十年,有壹點香氣的,就是“白木”。以上六種沈香的香味各不相同,土中味濃醇,倒掛味清醇,水中味溫醇,清揚蟻,活潑高亢,香白木。白木香是壹種珍貴的中草藥;性味辛,性溫,無毒,具有行氣止痛,降中逆,和中平肝,溫腎納氣的作用。《本草綱目》載有沈香治療風水毒腫、霍亂、清心安神、滋補五臟、暖腰膝的功效。沈香能提神醒腦,啟迪心智,孕育智慧。古人對香的使用價值的認識,最初是用來入藥治病的。中醫把這種主要產於熱帶地區的瑞香樹的分泌物稱為“沈香”。加工後入藥,主要用於治療寒凝嘔吐、氣息逆轉、大腸便秘、尿淋等癥。杜寶《大事記》雲:“隋禪師醫術奇絕,飲五香濟人。沈香飲、檀香飲、丁香飲、紫莖澤蘭飲、甘松飲,都是以香為主,更多的是不同的藥物,以味解渴,利民。”本草綱目
1000年來,隨著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等教會的興盛,人們也賦予了沈香更多的神秘色彩。宮中貴族文人的府邸,點上香,不僅可以用來焚香,祈福祭祀,除穢避邪,還可以改善心情,平靜心靈,給人帶來愉悅。也說明是有錢的。後來用於雕刻加工制作佛像、念珠、手珠、玩物等辟邪物隨身佩戴。因為天然沈香極其稀少,實際上在世界大部分產區已經消失。現在多采用人工栽培沈香。成熟的香樹樹幹上往往會切出壹些“傷口”,然後接種真菌。若幹年後,傷口附近會產生沈香。年份越長,香的質量越好。但即使是人工培育,壹般也需要10年以上的香樹才能做香。好的人工沈香需要30年以上的沈香,人工沈香產量有限,供不應求,依然昂貴。
以上《暗木》和《沈香》兩篇文章是我早年自己發表的,希望對妳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