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哲有雲:上下左右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宇宙,即時間與空間,以及其包含的壹切。同樣描述時間和空間還有另壹個詞語:“世界”,它來源於佛教。世界可大可小,“壹花壹世界,壹葉壹菩提”;“大千世界,三千世界”,又試圖表示極大的時空。宇宙和世界的含義十分接近,我的理解:宇宙是大的世界,世界是小的宇宙。
當代科學的說法,宇宙起源於壹次大爆炸。在爆炸之前,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往中心收縮,擠到實在擠不動了,物質們壹聲怒吼:卷死了!毀滅吧!於是毀天滅地壹聲響,物質們像黑夜裏的煙花壹樣四處炸開,飛向四面八方,空間裏滿是星體和塵埃。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碰撞;以小聚大,大而成星,群星成系。星系們都圍著壹個中心運轉,就像壹個個漩渦;慢慢形成了如今宇宙空間星系林立的模樣。
爆炸壹說,倒是十分接近於中國古籍裏所記載的“鴻蒙”,(不是華為系統[摳鼻]),即宇宙未分,時空俱無的狀態(那是個啥狀態?)。中國神話裏,宇宙起源於盤古“開天辟地”的壹斧頭,但盤古從哪來呢,他的斧頭誰打的?或許,這裏的“盤古”只是壹種終極力量的人像化,類似於道家的“道”。科學家們還測算出了宇宙的直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量”出來的。既然有直徑,則已知的宇宙就是是有邊的。那,盡頭之外是什麽?宇宙之外,還有宇宙嗎?爆炸之前又是什麽?我曾在網上看到壹張細胞的功能彩圖,線粒體,高爾基體,細胞核等等分工有序,宛如壹個“小宇宙”。我們的宇宙,是否只是某個超級生物體內的壹個“細胞”?這些問題無人能回答,但是,可以無窮追問。記得上小學四年級左右,在“自然課”上學到了關於太陽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識。老師拿出來壹個排球大的地球儀,用手壹撥,球轉了起來,說妳們看,人們就住在這上面。才知道,原來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壹個球!我們都被吸在上面而不會“掉下去”。地球上上空並沒有《西遊記》裏的天宮和玉帝,更沒有孫悟空、如來、觀音菩薩。本以為世上有仙佛,有蓬萊,人死會轉世投胎;因為外婆說,我是觀音生辰那天降生,乃“觀音老母”親手快遞上門的;這使我堅信這世界是神話的世界。也使得我即便處在病痛中,也總以為自己有主角光環,老天爺安排了很重大的事情等著我長大後去完成,必能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可是,從地球儀在講臺上轉動那壹刻起,從我了解了日食、月食起,那些騰雲駕霧、帶著“雲宮迅音”般浪漫的神話世界,便像壹個絢麗的泡沫暴露在空中,嘭~~!的壹聲,徹底破碎了。
在慢慢學習和成長的歲月裏,壹些奇怪的念頭會時不時冒出來 。比如:地球和太陽都有壹天會“死”;所有人,和關於人的壹切都將消失!每每想及,內心仿佛萬丈高樓壹腳踏空,無限掉落,有壹種很強的無助感和失落感 。便連忙用力甩頭,想把那些念頭從腦子裏甩出去。在內心深處,我認為人們總會有壹些永恒的東西不會被物理世界所消滅。對吧,執念,牽掛,意義…;人,總該有些東西是永恒的!
對宇宙的了解,促進了我對生死觀的理解。生物細胞由蛋白質構成,而構成蛋白質的大分子又是由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因而,生命的本質是化學,化學的本質是物理。構成我們身體的原子和元素,來自星空,來自宇宙深處,來自大爆炸的那壹瞬。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與石頭、草木、月壤、太陽的本質是壹樣的。萬物皆是物質與能量,只是我們更加復雜而已。生命消逝,而物質不變,所以《莊子》說: 齊生死,壹物我 。道,是壹切的來源和歸宿。從這個角度看待生死,能使人豁然開朗。
後來我想明白了:人總是害怕永遠的湮滅!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莊子那樣透徹,他們需要更直接而有力的精神支撐;耶穌、釋迦牟尼佛、安拉真主們就是這樣的精神支柱,這就是為什麽世界上會有宗教!
BBC記錄片裏說,不但太陽會熄滅,連宇宙也會在極久極久之後,有“死去”的那壹天。恒星會因為“燃料”耗盡,慢慢由紅矮星轉變為白矮星,最後變成黑星或者黑洞。等到恒星們像柴爐裏的星星之火壹樣,慢慢地,壹點壹點地熄滅,整個宇宙將變得壹片死寂;剩下的,只有無盡的冰冷和黑暗。
人,有生老病死;國,有興衰更替;草木恒星,崢嶸衰敗;宇宙中的壹切都逃不開生與滅。孔子說:吾道壹以貫之。 宇宙的規律,也正是“生與滅”的壹道貫之 。
且不論宇宙將如何演變,將來是個什麽“死”法,目前的科學也不壹定靠譜。我認為,人類是撐不到那極遠的壹天的…。對面宇宙的無窮,容易使人思考壹些終極的問題。可畢竟,那些都太過宏大和遙遠。
在人類出現以前很久,宇宙就誕生了;宇宙“死亡”時,或許人類早已不復存在。說到底, 宇宙只是壹個容器,裏面裝著時間和空間,還有人的身體和 情感 。 這個容器,會有壞掉的壹天。“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人,何以面對終極?看待人生?
那壹夜,明月如霜,太白舉杯,對月吟唱: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