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南沙參有什麽藥用功效?

南沙參有什麽藥用功效?

沙參是壹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沙參有兩種,壹種是北沙參,壹種就是南沙參,南沙參和北沙參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性味都是偏苦寒,南沙參壹般主要是根部入藥,有很好的養陰生津作用。那麽,南沙參有什麽藥用功效?南沙參入藥有什麽作用?

南沙參南沙參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沙參A.StrictaMiq.的根。主產於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趁鮮刮去粗皮洗後幹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藥性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養陰清肺,清胃生津,補氣,化痰。

應用

1.肺陰虛證。本品甘潤而微寒,能補肺陰、潤肺燥,兼能清肺熱。亦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幹咳痰少、咳血或咽幹音啞等癥。其潤肺清肺之力均略遜於北沙參。但對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壹定的祛痰的作用,可促進排痰;對氣陰兩傷者,還略能補脾肺之氣,可氣陰兩補。常與北沙參、麥冬、杏仁等潤肺清肺及對癥之品配伍。

2.胃陰虛證。本品又能養胃陰,生津止渴,並清胃熱。適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燥咽幹、大便秘結、舌紅少津及饑不欲食、嘔吐等證。本品養胃陰、清胃熱之力亦不及北沙參。但本品兼能補益脾氣,對於胃陰脾氣俱虛之證,有氣陰雙補之效,對熱病後期,氣陰兩虛兩余熱未清不受溫補者,尤為適宜。多與玉竹、麥冬、生地等養胃陰、清胃熱之品配伍,如益胃湯(《溫病條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註意反藜蘆。

鑒別用藥北沙參與南沙參來源於兩種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或補肺胃之陰,清肺胃之熱)為主要功效。但北沙參清養肺胃作用稍強,肺胃陰虛有熱之證較為多用。而南沙參尚兼益氣及祛痰作用,較宜於氣陰兩傷及燥痰咳嗽者。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補中,益肺氣。”

2.《本草綱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3.《飲片新參》:“清肺養陰,治虛勞咳嗆痰血”。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輪葉沙參含三萜類皂苷、黃酮類化合物、多種萜類和烴類混合物、蒲公英萜酮、β-谷甾醇、胡蘿蔔苷、飽和脂肪酸、沙參酸甲酯和沙參醇。沙參中含呋喃香豆精類。

2.藥理作用:杏葉沙參可提高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且可抑制體液免疫,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輪葉沙參有祛痰作用,其祛痰作用較紫菀差;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明顯強心作用;體外試驗,沙參水浸劑(1:2)有抗真菌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以本品配伍麥冬、金銀花等藥,制成蜜丸,空腹時含化、緩咽,1日3~5次,治療食管炎12例,治愈8例,好轉3例,無效1例(福建中醫藥,1982,4:28)。

沙參是什麽

別名:南沙參、泡參、泡沙參

沙參為桔梗科沙參屬植物四葉沙參、杏葉沙參或其同屬植物,以根入藥。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須根,刮去粗皮,即時曬幹。沙參的膳食纖維、鈣、胡蘿蔔素、碳水化合物、磷、煙酸、維生素A、C維生素與同類食物相比高於平均值,分為南沙參和北沙參,壹般認為兩藥功效相似,均屬養陰藥,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但是形粗大,質較疏松,功效較差,專長於入“肺”,偏於清肺祛痰止咳;北沙參,又稱北條參、細條參,其形細長,質堅疏密,功效較佳,專長於入“胃”,偏於養陰生津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