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靖國元年,東坡自儋北歸①,蔔居陽羨。陽羨士大夫猶畏而不敢與之遊。獨士人邵民瞻,從學於坡。坡亦喜其人,時時相與杖策,過長橋,訪山水為樂。
邵為坡買壹宅,為緡②五百,坡傾囊僅能償之。蔔吉③入新第,既得日矣。夜與邵步月,偶至村落,聞婦人哭聲極哀。坡徙倚聽之,曰:“異哉,何其悲也!豈有大難割之愛,觸於其心歟?吾將問之。”遂與邵推扉而入,則壹老嫗,見坡,泣自若。坡問嫗何為哀傷至是,嫗曰:“吾家有壹居,相傳百年,保守不敢動,以至於我。而吾子不肖,遂舉以售諸人。吾今日遷徙來此,百年舊居,壹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為之愴然。問其故居所在,則坡以五百緡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撫,徐謂之曰:“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即命取屋券,對嫗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還舊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復買宅,而借顧塘橋孫氏居暫憩焉。
蘇軾從儋州(今海南儋州)回來,居住在陽羨(今江蘇宜興),邵民瞻(人名)為他買了壹座房子,花了500緡(成串的銅錢)。後來(蘇軾)選了壹個好日子搬入新居。有壹次,與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達壹個村落,聽到有(壹個)婦人哭得很哀傷,於是推門進去。壹個老婦人見到東坡依然自顧自哭泣。東坡問她(哭泣的)原因,老婦人說:“我有壹間房子,已家傳百年,但是我兒子不肖,(把它)賣給別人了。”(於是東坡)問她原來的房子在什麽地方,竟然是東坡買的那座房子。東坡再三地安慰她,說:“妳的老房子是我買的,不要太過悲傷,現在我就把它還給妳。”於是讓人取來房契當著老婦人的面(把房契)燒了,(並且)叫老婦人的兒子第二天把母親接回老房子,也不索要(買房子的)錢。
2. 東坡還宅譯文白話譯文:蘇軾從儋州(今海南儋州)回來,居住在陽羨(今江蘇宜興).陽羨的官員因為害怕而不敢與東坡交往。
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從東坡那裏學習。東坡也喜歡這個人,經常教他權策,過長橋。
以遊玩山水為樂邵民瞻給他推薦了壹套價值五百貫錢的房子,蘇東坡用盡身上所有的錢剛能買下,後來他選擇了個吉利的日子住入新家。他曾經與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壹個村子,聽到有個老婦人哭得很傷心,東坡靠近傾聽,說:“奇怪了,這婦人為什麽哭得那麽悲傷呢?難道有甚麽非常難以割舍的事令她這麽傷心嗎?我要問壹問她。”
便推開門進去,蘇東坡看見老婦人仍然在自顧自地哭泣。蘇東坡問她哭泣的原因,老婦人說:“我有壹套房子,世世代代傳了幾百年,但是我的兒子不成材,賣給了別人,現在我搬到這兒來了,住了百年的舊房子永遠沒了,怎能不痛心?”於是蘇東坡問她的那套房子在哪兒,正是蘇東坡用五百貫錢所 買的房子。
蘇東坡多次安慰她說:“妳的房子是我買的,不用太悲傷,現在我把屋子還給妳。”蘇東坡隨即叫人拿來買房的憑據,當著老婦人面前燒了。
第二天叫老婦人的兒子接他母親回到原來的住所,最終竟然不索取所花之錢。原文:建中靖國元年,東坡自儋北歸,蔔居陽羨。
陽羨士大夫猶畏而不敢與之遊。獨士人邵民瞻,從學於坡。
坡亦喜其人,時時相與杖策,過長橋,訪山水為樂。邵為坡買壹宅,為緡五百,坡傾囊僅能償之。
蔔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與邵步月,偶至村落,聞婦人哭聲極哀。
坡徙倚聽之,曰:“異哉,何其悲也!豈有大難割之愛,觸於其心歟?吾將問之。”遂與邵推扉而入,則壹老嫗,見坡,泣自若。
坡問嫗何為哀傷至是,嫗曰:“吾家有壹居,相傳百年,保守不敢動,以至於我。而吾子不肖,遂舉以售諸人。
吾今日遷徙來此,百年舊居,壹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為之愴然。
問其故居所在,則坡以五百緡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撫,徐謂之曰:“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
即命取屋券,對嫗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還舊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復買宅,而借顧塘橋孫氏居暫憩焉。東坡從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購置宅院,而是借塘橋孫家的居所暫時做休憩之用。
出處:出自南宋文學家費袞的《東坡還宅》。
擴展資料:
本文充分體現了蘇東坡的處世豁達與豪爽的特點。面對可能是花盡畢生積蓄買來的房子,聞得心酸老婦的悲泣,不待思索舉以與之,正如他所說的“物與我皆無盡也”,何必去在乎壹時的得失呢,只要做到心裏坦然就好,付出是快樂的。
蘇軾(1037年1月8日,壹說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蘇軾進士及第。
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蘇軾善書,“宋四家”之壹;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3. 《東坡還宅》譯文蘇軾從儋州(今海南儋州)回來,居住在陽羨(今江蘇宜興).陽羨的官員因為害怕而不敢與東坡交往。
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從東坡那裏學習。東坡也喜歡這個人,經常教他權策,過長橋。
以遊玩山水為樂 邵民瞻(人名)為他買了壹座房子,花了500緡(成串的銅錢),東坡掏光所有積蓄,也只能勉強應付而已。後來(蘇軾)選了壹個好日子搬入新居。
有壹次,與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達壹個村落,聽到有(壹個)婦人哭得很哀傷,東坡靠近傾聽,說:“奇怪了,這婦人為什麽哭得那麽悲傷呢?難道有甚麽非常難以割舍的事令她這麽傷心嗎?我要問壹問她。”於是和邵民瞻推門進去,壹個老婦人見到東坡依然自顧自哭泣。
東坡問她(哭泣的)原因,老婦人說:“我有壹間房子,已家傳百年,但是我兒子沒出息,(把它)賣給別人了。”(於是東坡)問她原來的房子在什麽地方,竟然是東坡買的那座房子。
東坡再三地安慰她,說:“妳的老房子是我買的,不要太過悲傷,現在我就把它還給妳。”於是讓人取來房契當著老婦人的面(把房契)燒了,(並且)叫老婦人的兒子過來,命令他第二天把母親接回老房子,最終也沒有索要(買房子的)錢。
東坡從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購置宅院,而是借塘橋孫家的居所暫時做休憩之用。
4. 東坡還宅譯文譯文:蘇軾從儋州(今海南儋州)回來,居住在陽羨(今江蘇宜興).陽羨的官員因為害怕而不敢與東坡交往。
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從東坡那裏學習。東坡也喜歡這個人,經常教他權策,過長橋。
以遊玩山水為樂 邵民瞻給他推薦了壹套價值五百貫錢的房子,蘇東坡用盡身上所有的錢剛能買下,後來他選擇了個吉利的日子住入新家。他曾經與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壹個村子,聽到有個老婦人哭得很傷心,東坡靠近傾聽,說:“奇怪了,這婦人為什麽哭得那麽悲傷呢?難道有甚麽非常難以割舍的事令她這麽傷心嗎?我要問壹問她。”
便推開門進去,蘇東坡看見老婦人仍然在自顧自地哭泣。蘇東坡問她哭泣的原因,老婦人說:“我有壹套房子,世世代代傳了幾百年,但是我的兒子不成材,賣給了別人,現在我搬到這兒來了,住了百年的舊房子永遠沒了,怎能不痛心?” 於是蘇東坡問她的那套房子在哪兒,正是蘇東坡用五百貫錢所 買的房子。
蘇東坡多次安慰她說:“妳的房子是我買的,不用太悲傷,現在我把屋子還給妳。”蘇東坡隨即叫人拿來買房的憑據,當著老婦人面前燒了。
第二天叫老婦人的兒子接他母親回到原來的住所,最終竟然不索取所花之錢。東坡從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購置宅院,而是借塘橋孫家的居所暫時做休憩之用。
原文 東坡還宅 建中靖國元年,東坡自儋北歸,蔔居陽羨。陽羨士大夫猶畏而不敢與之遊。
獨士人邵民瞻,從學於坡。坡亦喜其人,時時相與杖策,過長橋,訪山水為樂。
邵為坡買壹宅,為緡五百,坡傾囊僅能償之。蔔吉入新第,既得日矣。
夜與邵步月,偶至村落,聞婦人哭聲極哀。坡徙倚聽之,曰:“異哉,何其悲也!豈有大難割之愛,觸於其心歟?吾將問之。”
遂與邵推扉而入,則壹老嫗,見坡,泣自若。坡問嫗何為哀傷至是,嫗曰:“吾家有壹居,相傳百年,保守不敢動,以至於我。
而吾子不肖,遂舉以售諸人。吾今日遷徙來此,百年舊居,壹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坡亦為之愴然。問其故居所在,則坡以五百緡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撫,徐謂之曰:“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即命取屋券,對嫗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還舊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復買宅,而借顧塘橋孫氏居暫憩焉。
擴展資料 道化童蒙 蘇軾、蘇轍兄弟少年時在家鄉今四川省眉縣天慶觀讀書,他們的啟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 [58] 當時張易簡道長收的學生有幾百人,蘇軾是倍受張道長喜歡的學生之壹,另壹個是後來載入《仙鑒》的知名道士陳太初。
據東坡《誌林》記載,在蘇軾被貶黃州時,他的老同學陳太初在漢中羽化仙去。由於蘇軾自小受道教的啟蒙教育,他的壹生對道教情有獨鐘,常穿道袍,遊訪道士。
如《放鶴亭記》對道人張天驥大加贊賞,而《後赤壁賦》又以道人入夢結尾。在他被貶時,仍給許多道觀、道堂撰文,於是有了《眾妙堂記》、《觀妙堂記》、《莊子祠堂記》等等美文。
在《眾妙堂記》文中他講述了夢中見到自己的小學老師張易簡道長並深受教誨之事,可見道教對其影響之深。蘇軾之弟蘇轍在《龍川略誌》開篇即言夢見小學時讀書天慶觀之事,夢中的蘇轍通過與老子像的對話,泄露了壹個鮮為人知的天道報應現象:不殺生可以長壽。
應考趣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以壹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賞識,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贊賞,欲拔擢為第壹,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
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到了禮部復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壹。
關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內容:“臯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歐陽脩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誌·孔融傳》中。
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雲:‘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
程蘇結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壹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吊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後,不該又吊喪家。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
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的叔孫通制訂的禮法。”這是蘇軾、程頤兩人結怨的開始。
有壹次國家忌日,眾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說:“正叔(程頤表字),妳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為什麽要吃素食?”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 蘇軾唱反調:“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用史記典故,蘇軾自比為漢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頤比為呂氏亂黨,要求大家支持他。)
範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黃庭堅等則吃肉。百度百科-東坡還宅 百度百科-蘇軾。
5. 《東坡還宅》譯文蘇軾從儋州(今海南儋州)回來,居住在陽羨(今江蘇宜興).陽羨的官員因為害怕而不敢與東坡交往。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從東坡那裏學習。東坡也喜歡這個人,經常教他權策,過長橋。以遊玩山水為樂
邵民瞻(人名)為他買了壹座房子,花了500緡(成串的銅錢),東坡掏光所有積蓄,也只能勉強應付而已。後來(蘇軾)選了壹個好日子搬入新居。有壹次,與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達壹個村落,聽到有(壹個)婦人哭得很哀傷,東坡靠近傾聽,說:“奇怪了,這婦人為什麽哭得那麽悲傷呢?難道有甚麽非常難以割舍的事令她這麽傷心嗎?我要問壹問她。”於是和邵民瞻推門進去,壹個老婦人見到東坡依然自顧自哭泣。東坡問她(哭泣的)原因,老婦人說:“我有壹間房子,已家傳百年,但是我兒子沒出息,(把它)賣給別人了。”(於是東坡)問她原來的房子在什麽地方,竟然是東坡買的那座房子。東坡再三地安慰她,說:“妳的老房子是我買的,不要太過悲傷,現在我就把它還給妳。”於是讓人取來房契當著老婦人的面(把房契)燒了,(並且)叫老婦人的兒子過來,命令他第二天把母親接回老房子,最終也沒有索要(買房子的)錢。
東坡從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購置宅院,而是借塘橋孫家的居所暫時做休憩之用。
6. 東坡還宅譯文蘇軾從儋州(今海南儋州)回來,居住在陽羨(今江蘇宜興),邵民瞻(人名)為他買了壹座房子,花了500緡(成串的銅錢)。
後來(蘇軾)選了壹個好日子搬入新居。有壹次,與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達壹個村落,聽到有(壹個)婦人哭得很哀傷,於是推門進去。
壹個老婦人見到東坡依然自顧自哭泣。東坡問她(哭泣的)原因,老婦人說:“我有壹間房子,已家傳百年,但是我兒子不肖,(把它)賣給別人了。”
(於是東坡)問她原來的房子在什麽地方,竟然是東坡買的那座房子。東坡再三地安慰她,說:“妳的老房子是我買的,不要太過悲傷,現在我就把它還給妳。”
於是讓人取來房契當著老婦人的面(把房契)燒了,(並且)叫老婦人的兒子第二天把母親接回老房子,也不索要(買房子的)錢。
7. 梁溪漫誌 東坡還宅 翻譯原文東坡還宅(宋 費袞《梁溪漫誌》)建中靖國元年,東坡自儋北歸①,蔔居陽羨。
陽羨士大夫猶畏而不敢與之遊。獨士人邵民瞻,從學於坡。
坡亦喜其人,時時相與杖策,過長橋,訪山水為樂。邵為坡買壹宅,為緡②五百,坡傾囊僅能償之。
蔔吉③入新第,既得日矣。夜與邵步月,偶至村落,聞婦人哭東坡還宅聲極哀。
坡徙倚聽之,曰:“異哉,何其悲也!豈有大難割之愛,觸於其心歟?吾將問之。”遂與邵推扉而入,則壹老嫗,見坡,泣自若。
坡問嫗何為哀傷至是,嫗曰:“吾家有壹居,相傳百年,保守不敢動,以至於我。而吾子不肖,遂舉以售諸人。
吾今日遷徙來此,百年舊居,壹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為之愴然。
問其故居所在,則坡以五百緡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撫,徐謂之曰:“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
即命取屋券,對嫗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還舊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復買宅,而借顧塘橋孫氏居暫憩焉。譯文蘇軾從儋州(今海南儋州)回來,居住在陽羨(今江蘇宜興).陽羨的官員因為害怕而不敢與東坡交往。
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從東坡那裏學習。東坡也喜歡這個人,經常教他權策,過長橋。
以遊玩山水為樂邵民瞻(人名)為他買了壹座房子,花了500緡(成串的銅錢),東坡掏光所有積蓄,也只能勉強應付而已。後來(蘇軾)選了壹個好日子搬入新居。
有壹次,與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達壹個村落,聽到有(壹個)婦人哭得很哀傷,東坡靠近傾聽,說:“奇怪了,這婦人為什麽哭得那麽悲傷呢?難道有甚麽非常難以割舍的事令她這麽傷心嗎?我要問壹問她。”於是和邵民瞻推門進去,壹個老婦人見到東坡依然自顧自哭泣。
東坡問她(哭泣的)原因,老婦人說:“我有壹間房子,已家傳百年,但是我兒子沒出息,(把它)賣給別人了。”(於是東坡)問她原來的房子在什麽地方,竟然是東坡買的那座房子。
東坡再三地安慰她,說:“妳的老房子是我買的,不要太過悲傷,現在我就把它還給妳。”於是讓人取來房契當著老婦人的面(把房契)燒了,(並且)叫老婦人的兒子過來,命令他第二天把母親接回老房子,最終也沒有索要(買房子的)錢。
註釋①自儋北歸:從儋州遇赦回來。東坡曾被貶為瓊州別駕,治所在儋州。
②緡:穿銅錢的繩子,此處指成串的銅錢。③蔔吉:占蔔、挑選吉日。
1.徙:走進2.第:房子3.竟:最終4.因:於是5.遊:交往6.徙:走近7.徐:慢慢。
8. 文言文東坡歸屋的翻譯原意為“蘇軾還屋”:蘇軾夜行,聞嫗悲聲,焚契還屋,義重緄輕。
說的是蘇軾(東坡居士)他曾經住在陽羨地方用錢五百千文買了壹座房子,快要搬進去了,偶然在晚上走路的時候聽見有壹個老太婆哭得非常悲哀。蘇東坡就問他:妳為什麼悲傷到這般田地呢?老太婆說:我的老房子自從祖上傳下來,已經有壹百年了,現在要離開了這座房子,所以悲傷的呵。蘇東坡又問他老房子所在的地方,原來就是自己用了五百千錢、買來的那壹所房子呵。於是就把契紙燒了,不向他追還契價。把房子還了他,自己回到毘陵去了不再買地了。
9. 文言文翻譯傳說建中靖國年間,蘇東坡從海南島回北方,打算定居在陽羨。
當地的讀書人和官員,還有所顧忌不敢與他交往,只有邵民瞻拜東坡為師,向他學習。東坡也很喜歡這個人,時常和他壹起撐著拐杖走過長橋,遊賞山水以此為樂。
邵民瞻替東坡買了壹棟房子,大約花了五百緡錢,東坡掏光所有積蓄,也只能勉強應付而已。喬遷後大約過了幾天。
壹個夜晚,東坡和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壹處村落,聽到有壹位老婦人哭得很悲傷。東坡靠近傾聽,說:“奇怪了,這婦人為甚麽哭得那麽悲傷呢?難道有甚麽非常難以割舍的事令她這麽傷心嗎?我要問壹問她。”
於是和邵民瞻推門進去,看見壹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東坡壹行人仍舊自顧哭個不停。東坡問老太太為甚麽這麽哀傷?老太太說:“我有壹棟房子,是家傳祖屋,已相傳百年,壹直保存到現在。
但我輩不肖,竟然將它變賣給他人,我今天搬到這裏來住。上百年的老房子壹下子失去,怎能不心痛呢?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
東坡也未她感到非常難過,問她的老房子在那裏,原來竟是東坡用五百緡所買到的那壹棟房子!於是再三安慰老太太,並且對她說:“老太太,您的房子是被我買了,您不必太難過,我理當將這房子還給您老人家。”於是就叫人拿來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燒了。
同時叫她兒子第二天迎接母親回老屋去,也沒向她討回買房的五百緡錢。
10. 文言文,邵民瞻為東坡買壹宅,為錢五百緡,等,這篇的原文和譯文邵民瞻為東坡買壹宅,為錢五百緡,等,
邵民瞻(人名)百姓為蘇東坡買壹座房子,為錢五百貫錢,
《百度文言文翻譯》
東坡蔔居
建中靖國元年,東坡自儋北歸①,蔔居②陽羨。陽羨士大夫猶畏而不敢與之遊。獨士人邵民瞻從學於坡。坡亦喜其人,時時相與杖策過長橋,訪山水為樂。
邵為坡買壹宅,為錢五百緡③,坡傾囊僅能償之。蔔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與邵步月,偶至壹村落,聞婦人哭聲極哀。坡徙倚聽之,曰:“異哉,何其悲也!豈有大難割之愛,觸於其心歟?吾將問之。”遂與邵推扉而入,則壹老嫗,見坡泣自若。坡問嫗何為哀傷至是,嫗曰:“吾家有壹居,相傳百年,保守不敢動,以至於我。而吾子不肖,遂舉以售諸人。吾今日遷徙來此,百年舊居,壹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為之愴然。問其故居所在,則坡以五百緡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撫,徐謂之曰:“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即命取屋券,對嫗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還舊第,竟不索其直。
(選自宋·費袞《梁溪漫誌》)
譯文
建中靖國年間,蘇東坡從海南島回北方,選擇住在陽羨。當地的讀書人和官員還有所顧忌不敢與他交往,只有讀書人邵民瞻拜東坡為師向他學習。東坡也很喜歡這個人,時常和他壹起撐著拐杖走過長橋,遊賞山水以此為樂。
邵民瞻替東坡買了壹棟房子,花了五百緡錢,東坡掏光所有積蓄也只能勉強應付而已。選擇好日子搬入新居壹天後,夜裏蘇東坡和卲民贍在月光下散布,不經意到了壹個村裏,聽到有壹位老婦人哭得很悲傷。東坡靠近傾聽,說:“奇怪了,這婦人為什麽哭得這麽悲傷呢?難道有難以割舍的大事傷了她的心嗎?我要問壹問她。”於是和邵民瞻推門進去,看見壹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東坡二人仍舊像原先壹樣哭泣。東坡問老太太為什麽這麽哀傷?老太太說:“我家有壹棟房子,已相傳百年,壹直保存到現在。但是我的兒子不孝順,就把這所宅子賣給了別人。我今天搬到這裏,上百年的老房子,壹下子失去,怎麽能不心痛呢?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東坡也為她感到非常難過,問她的老房子在哪裏,原來竟是東坡用五百緡買到的那壹棟房子!於是東坡再三安慰老太太,並且慢慢對她說:“您的房子是被我買了,您不必太難過,我理當將這房子還給您。”於是就令人拿來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燒了。同時叫她兒子第二天迎接母親回老屋去,最後也沒向她討回買房的五百緡錢。
從此以後,蘇東坡就回到毗陵,沒有再買房子,而是借顧塘橋孫氏的房子暫時住著。